日前央视节目《焦点访谈》报道称大多国产手机设有收费陷阱,手机中存在很多不明菜单,而用户一旦点击后就会自动扣除话费。节目中指出多款国产知名品牌手机均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营运商也会跟手机增值业务供应商公司和手机厂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央视5月9日报道)
国产手机大多设有收费陷阱,这不算是什么“秘闻”。在今年的中央一台播出的“3·15”晚会上,这个“秘闻”已经被揭开盖子。现在,央视节目《焦点访谈》再予报道,不过是“旧话重提”、“炒冷饭”而已。
笔者在惊诧于一些国产手机营运商、供应商公司和手机厂家沆瀣一气、胆大妄为的同时,更为惊诧于监管部门的沉默与公众的麻木不仁。
我们权且认定大多国产手机设有收费陷阱的隐秘,只是在今年“3·15”晚会被曝光。从3月15日至现在,已经是两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诸多监管部门不生气,而作为直接受害者的我们更不生气,好像媒体曝光的国产手机大多设有收费陷阱行为,讲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恰恰是因为我们不生气,所以“问题手机”还是摆放在各类卖场的货架上热卖,而不是下架、被声讨;“我们”还是心甘情愿“被消费”。所以,那些手机生产厂家、营运商、供应商一定会一边大把数钱,一边嘲弄政府监管部门的无能,唾弃新闻媒体监督的疲软,以及笑骂公众的弱智。
2004年,韩国爆出“垃圾水饺”事件,愤怒的国民不仅踩踏“垃圾饺子”,而且疾呼“拒买水饺”。结果,整个行业陷入危机,水饺变得无人问津,市场上水饺销售量骤减了90%以上,股票下挫,而且牵动了青瓦台总统府。其中一家生产劣质水饺的厂家总经理,还为此留下一封向全体国民谢罪的遗书,嘱咐妻子好好照顾孩子们,然后跳江自杀身亡。
几个小饺子,掀起如此大的风波,是一面镜子,会让所有生产厂家胆战心寒,不敢重蹈覆辙。
最近几年,从“毒酒”、“毒大米”到“安徽华源事件”、“欣弗事件”,从“苏丹红一号”到“三聚氰胺”,从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从最近“地沟油”再到大多国产手机设有“收费陷阱”的曝光,一起起恶性侵害消费者的事件接踵而至,貌似不相干,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即监管部门与我们的不生气有直接干系。假如每一起坑害消费者事件发生后,政府有关部门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搞“运动式”监管;假如我们“很生气”,而不是麻木不仁,或仅是“祥林嫂般”的唠叨。而是让侵权厂家自愧“全体国民”,能强烈地、清楚地意识到坑害消费者就等于自杀。试问,谁还敢随意侵犯消费者权益?
面对一些厂家和经营商对消费者肆无忌惮的侵权行为,作为消费者,应该很生气了,最起码从现在开始。比如,通过媒体或政府部门等渠道获悉哪款国产手机设置了“消费陷阱”,消费者不仅要集体“拒买”,而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维权,如退货、赔偿等。当然,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查处。总之,让这些手机厂家、经销商、营运商不但把“偷盗”的钱吐出来,而且给他们以及全社会增长点“记性”,谁游戏消费者,消费者必定抛弃他,使之无法立足市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