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产业链”上的各方,一个都跑不了

2024-10-25 11: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日前,北京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被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

  全国首案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职业闭店人”参与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些“职业闭店人”通常会在闭店前,以店庆等名义组织促销吸引消费者预付费用。他们主导的闭店行为使得消费者预付费用无法退还,也导致员工薪资被拖欠。这些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给人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详细

  此次通报,再一次揭示了“职业闭店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本质。此案意义,不仅在于对“职业闭店人”进行精准打击并形成震慑,更彰显了执法部门对此类乱象的零容忍态度、释放了加大打击力度的明确信号。【详细

  对付“职业闭店”需要专业打击

  针对案件中闭店人为闭店企业提供收费服务等违法行为,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此外,还将闭店链条中9名自然人认定为虚假登记直接责任人,自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监管部门曝光违法者,明确列出其违法行径,就是要对所有昧良心的“职业闭店人”形成震慑。【详细

  对付“职业闭店”需要专业打击。从本案来看,北京市有关部门打击“职业闭店”,事前有风险预警,事中有部门联动,事后有处罚惩戒,形成了全链条工作闭环。这种专业打击,是对“职业闭店”的“精确制导”,为打击“职业闭店”提供了样本。【详细

  彻底斩断黑色产业链

  当然,要彻底斩断这一黑色产业链,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健全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部门联动、事后打击惩戒的工作机制,让此类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此外,在提醒广大消费者保持警惕、仔细甄别的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受到“职业闭店人”侵害的消费者,相关部门也当严格执法,帮助他们挽回经济损失。【详细

  进一步看,面对较为频发的预付费商家跑路现象,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还要健全预付费规则,提高更换法定代表人门槛,例如要求新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公司员工并具有相应的缴纳社保年限等,避免“职业背债人”充当法人。同时,要建立强制审计制度,对闭店商家强制审计,梳理预付费资金流向,如果股东有抽逃资金行为,则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详细

  (以上来源人民网、光明网、北京晚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

  V视角:

  @xh:还得加大处罚力度。

  @雅闻:不参与任何预付费、充值活动。

  @茉莉花:铲除“职业闭店人”的生存土壤。

  @晓阳:希望各地都加强对“职业闭店人”的打击力度。

  @平凡之路: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北京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真是大快人心。毋庸置疑,这条“闭店产业链”上的闭店企业、“职业闭店人”、背债中介、背债人群体,一个都跑不了,法治社会绝不能容忍他们联手“套路”消费者。伴随着各地监管逐渐完善,“职业闭店人”兴风作浪的日子也有望终结。再提醒相关商家一句,因经营不善而导致关店,要在守法的前提下“体面”收场,不然就等着“吃官司”吧。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闭店产业链”上的各方,一个都跑不了

2024年10月25日 11: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日前,北京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被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

  全国首案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职业闭店人”参与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些“职业闭店人”通常会在闭店前,以店庆等名义组织促销吸引消费者预付费用。他们主导的闭店行为使得消费者预付费用无法退还,也导致员工薪资被拖欠。这些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给人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详细

  此次通报,再一次揭示了“职业闭店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本质。此案意义,不仅在于对“职业闭店人”进行精准打击并形成震慑,更彰显了执法部门对此类乱象的零容忍态度、释放了加大打击力度的明确信号。【详细

  对付“职业闭店”需要专业打击

  针对案件中闭店人为闭店企业提供收费服务等违法行为,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此外,还将闭店链条中9名自然人认定为虚假登记直接责任人,自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监管部门曝光违法者,明确列出其违法行径,就是要对所有昧良心的“职业闭店人”形成震慑。【详细

  对付“职业闭店”需要专业打击。从本案来看,北京市有关部门打击“职业闭店”,事前有风险预警,事中有部门联动,事后有处罚惩戒,形成了全链条工作闭环。这种专业打击,是对“职业闭店”的“精确制导”,为打击“职业闭店”提供了样本。【详细

  彻底斩断黑色产业链

  当然,要彻底斩断这一黑色产业链,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健全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部门联动、事后打击惩戒的工作机制,让此类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此外,在提醒广大消费者保持警惕、仔细甄别的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受到“职业闭店人”侵害的消费者,相关部门也当严格执法,帮助他们挽回经济损失。【详细

  进一步看,面对较为频发的预付费商家跑路现象,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还要健全预付费规则,提高更换法定代表人门槛,例如要求新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公司员工并具有相应的缴纳社保年限等,避免“职业背债人”充当法人。同时,要建立强制审计制度,对闭店商家强制审计,梳理预付费资金流向,如果股东有抽逃资金行为,则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详细

  (以上来源人民网、光明网、北京晚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

  V视角:

  @xh:还得加大处罚力度。

  @雅闻:不参与任何预付费、充值活动。

  @茉莉花:铲除“职业闭店人”的生存土壤。

  @晓阳:希望各地都加强对“职业闭店人”的打击力度。

  @平凡之路: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北京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真是大快人心。毋庸置疑,这条“闭店产业链”上的闭店企业、“职业闭店人”、背债中介、背债人群体,一个都跑不了,法治社会绝不能容忍他们联手“套路”消费者。伴随着各地监管逐渐完善,“职业闭店人”兴风作浪的日子也有望终结。再提醒相关商家一句,因经营不善而导致关店,要在守法的前提下“体面”收场,不然就等着“吃官司”吧。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