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不仅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
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在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方面提出“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
目前,全国农民工约有3亿人。他们或奋战产业一线,或回乡创业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专业技能人才、劳动能手,广泛分布各个行业中。
但同时要看到,还有一些农民工技能水平偏低,导致其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高,难以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不仅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
如何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呢?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多方努力。
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公开。为此,相关部门不妨摸排农民工求职意愿和就业技能需求,通过信息推送、集中宣讲、送策入村入企等多种方式,组织发动农民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依托多种信息渠道公布并更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录,方便农民工根据个人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提高产业技能人才待遇 夯实制造强国根基
产业工人“上清华”是大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