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8日起,杭州市开始在主城区部分路段实行错峰出行,杭州也由此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实行机动车限行的城市。
根据规定,杭州本地机动车将按照车号牌最后一位的阿拉伯数字轮换限行,每日限制两个数字,限制时间为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即7时至8时30分、17时至18时30分。按照杭州主城区现有的近8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计算,每天会有超过15万辆机动车限行。
限行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根据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的调查,执行限行政策后,机动车平均车速均超过30公里/小时,比限行前提速13%,公交车车速也相应提高了12%左右。
为了确保公共交通运力,杭州市公交集团从10月8日起增加500余辆公交车,同时开通了5条换乘专线,并在42个卡口点周边停车场(点)安装了公交导乘牌。鉴于部分私家车主可能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上下班,自限行之日起,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新投放了6000辆储备车。对于住在郊区不方便通过公交或者公共自行车上下班、仍需开车至卡口的市民,有关部门在“错峰限行”的外围区域安排了数百个车位,被限行的车子可以免费在这里泊车。
此外,为配合限行,杭州市级以及部分城区的机关事业单位自10月8日起还实行错时上下班,将上下班时间都推迟半小时。杭州市教育局也表示,将考虑开通学生公交专线,方便学生上下学。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数量的增加,道路拥堵已经成为城市通病。在各大城市的探索中,北京于2008年率先扛起了限行大旗,今年年初又出台了汽车限购令。至于效果,褒贬不一。
从短期来看,限行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难题。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限行的效果终将被私家车的增量所吞没。
事实上,在百姓出行的刚性需求面前,任何限制都只能缓解,而不可能解决堵车难题。只有建立能够覆盖最广泛人群,提供最优良服务的公共交通体系,使更多的人自愿选乘公共交通出行,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一份来自社科院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仅仅承载了10%至30%的出行需求。反观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承载量已经超过60%。从这个角度上讲,公共交通尚有极大潜力可挖,完善公共交通建设体系,提振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才是解决拥堵难题真正的“杀手锏”。
限行并非长久计,公共交通还须“给力”。至于“给力”效果如何,道路会给我们最严格、最准确的评判。(韩叙)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上班上学全正常了 细雨濛濛里错峰限行效果再调查
相关评论:广州治堵方案关键还须看执行!
“治堵”别总拿私家车说事
靠“摇号购车”治堵这是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