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摇号购车”治堵 这是一个奇迹

2011年07月29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房先生
    说起限购,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恐怕印象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或者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期,国家通过发行粮票、米票、布票等调节国民经济的日常需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正当国人认为“限购”这个词语已经离开历史舞台之时,它又奇迹般地原地满血满魔复活了。

    当然,它信的可不是春哥,而是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比市场更公平、更有效。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他们是信了。(做职业微笑状)如果说早期的限购,人们可以通过“走后门”等手段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么如今的限购,为了避免发生此种现象,我们选择了一种最古老、最“科学”的手段——摇号。摇中者欢天喜地,感谢老天的眷顾;摇不中者垂头丧气,只能责怪自己“点儿背”了。

    北京“摇号购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26日,北京第七轮个人小客车指标摇号如期启动。17600个中签码从61万余有效编码的摇号池中产生,中签比率接近35:1。与其同时,本年度首批中签编码有效期也已到期。据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介绍,预计首批指标“弃号”约有1000个。中标不购车的行为是否会受到处罚则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悉,有关部门正研究将“弃号”加到8月指标数量中的程序和做法,中签不购车者名单或会向社会公布。

    这样的说法是典型的“酱缸文化”的思维模式。一遇到问题,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使群众自己内部产生矛盾。诚然,在一个什么都要“抢”的文化环境里,有抢大蒜的,有抢食盐的,有抢日用品的,自然就有抢号的,组团抢号也不稀奇。这样一想,我们指责那些“站坑不用”的人就有一定的道理。

    这个“摇号购车”就跟买彩票一样,肯定有人能中奖,但不能保证让最需要钱的那个人中奖。购车指标也一样,有些人特想买车偏偏摇不中,有些不是非常需要买车的人偏偏就中签了,或者一家人去申请,人人都中了,但他们只需要买一辆车。这个摇号全凭运气,看似公平,实则不公平。

    什么能够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呢?市场机制。它虽不完美,大家都能接受,利益分配由客观力量决定,公平又公正。而政府一介入,博弈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买家、卖家都会投入资源,公关、游说、贿赂,争取政府站在自己一边。资源的分配因此带上主观任意性,哪里还有公平可言?政府夹在中间,其实也很尴尬,好比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政府也可以干预资源分配,但要符合两条原则:第一,政府对资源分配的干预有助于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第二,在这个原则建立起来以后,必须要符合法律程序,因为政府任何对经济的干预都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能是政府说了算,必须由全体公民根据事先决定好的程序来向前推进。

    如今,北京的“摇号购车”之所以产生诸多现实问题,只能说明制度的设定从一开始就有漏洞。道路拥塞,公共交通不畅,是摇号购车政策出台的现实原因,但面对道路拥堵不见根本好转的现状,这些理由已成“浮云”。

    现在看来,指望依靠“摇号购车”治理道路拥堵,这是一个奇迹。那么如何治堵呢?坊间早已开出了药方: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自己亲口尝一尝。对于那些没有拿着“西太平洋大学”毕业证,也不是“临时工”的决策者来说,在这个闷热难耐的夏日里,到路上堵一堵,到地铁里挤一挤,或许就会想到更切实际的对策了。(子房先生)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