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改委昨天宣布,自2011年8月31日起,全市房地产经纪机构向住宅买卖双方收取的住宅买卖经纪服务费用标准统一下调。这意味着通过中介进行的房屋交易,中介最高只能收取成交房价2%的佣金。北京市发改委收费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政策出台的目的,主要是切实降低住宅买卖费用负担和规范经纪机构收费行为。”(8月29日《北京日报》)
在北京,舆论对高房价之痛的愤慨甚于比二三线城市居民苦不堪言的呼声。“中介佣金下调会推高房价”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在管理部门看来却是有的“草木皆兵”的味道,既然作为一线城市,北京高房价持续坚挺迟迟不见松动,总是要把高高举起的板子落下一落的,落在房产中介身上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物价虽然决定不了房价,但物价还是能够决定买房人是否出手购房,各种生活必需品以及日常消费的价格走高,普通购房者必须考虑到手中的资金一旦选择购房后,生活质量是否会下降。虽然有零星数据宣称,“目前北京楼市的降价现象已从郊区扩散到二环以内,北京、深圳、上海、广州都出现了新房比二手房价格低、后开楼盘比先开楼盘价格低的价格倒挂现象”,亦有数据统计标明,8月北京楼市有近30宗项目入市,其中超过20宗项目的定价均低于周边二手房均价,折价幅度在10%至15%。但是,房价之高,还是让刚性需求的人们难以承受,只能望楼兴叹,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房价在10年之间飙升的速度之快与回落的速度相比,购房者期待的楼市理性价位还远远没有出现,导致了观望情绪依然存在——没人会希望自己的几十万、上百万的财产会在一夜蒸发掉。
房产中介在房市调控过程中的现状决定了管理者把“板子”打下来的理由更充分了。据统计,6月份北京共有1224家中介公司成交量为零。一个往常单月能签十多单的门店,近几个月平均只有四五单,更有些已是一单难求。北京出台限购令前,一共有中介门店7000多家,至今已关闭1500多家。照此计算,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的中介门店关门歇业。
房产中介原本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是否良性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作为房地产销售市场的主体和房地产市场产业链条的润滑剂,国外房地产市场发展史已经证明了房产中介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国房产中介的无序管理却衍生出一个靠欺诈起家的行当。把高房价的推手责任推给房产中介是不负责任的,但房产中介的助纣为虐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新楼盘销售还是二手房销售,抑或租房市场,房产中介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管理者把北京持续坚挺的高房价的“板子”落在了房产中介的身上,总是要有所表示的。新政实施后主要变化是“中介佣金将下降20%以上”;“代办房产登记最高收五百,服务费用总额将下降80%左右”;“交易完成中介才能收佣金”,以一套成交额300万元的房屋交易为例,新旧政策比较,购房者可以少花2.2万元以上的交易费用。其后的信息解读为,其一,高房价背景还有高中介费,且数额不菲,即使管理部门要求下调之后,依然是高额;其二,服务费能够下降80%,说明之前有乱收费之嫌,管理部门为何视而不见;其三,先收钱后办事终于变成了先办事后收钱了,之前的购房者权益为何没有人来保障,却要等到打房产中介的“板子”的时候消费者才能够享受到如此“殊荣”。
事实上,在购房这类的消费大事上,没有人会轻易地作出选择,同样,在没有搞清楚究竟谁是高房价的背后推手之前,也没有人会轻易地谴责谁。最早前,温州炒房客承担了高房价的罪过,后来是开发商,现在是房产中介,但管理部门一次又一次的公布新政打“板子”,却还是让购房者在高房价见望而却步,如此,不知道下一次“板子”该落在谁身上了。(北方朔)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北京官方回应“中介佣金下调会推高房价”猜测
(责任编辑: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