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铁老大惠民的步子还应迈得更大些

2012年01月16日 13:1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新闻背景:

 

  随着前期购票的旅客进入出行高峰阶段,加上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来,全国公路、民航15日开始迎来春运第一个小高峰。交通运输部的初步统计显示,全国道路客运量1月15日约为7846万人次,同比增长10.4%。(1月16日中国新闻网)

武汉晚报:掉什么 别掉火车票

    铁道部曾经表示正在研究实名制火车票挂失办理流程,那么,这一相关流程何时推出,也需给个明确的时间表,不能让乘客空等,不能让消费者的利益继续流失。而且,现在部分高铁线路已经实行无票制,乘客只要持有二代身份证即可验证上车。可见,火车票电子化亦是发展趋势。那么,如果今后所有线路都可以无票制的话,有没有火车票根本不是问题,又何必纠缠于车票丢失咋补票呢?,因为资本金比例的下调,开发企业可能将风险向银行进一步转嫁,这也是必须事前警惕的。

人民日报:让春运成为温情的流动

    说到义务,每一个交通运输部门、每一位春运服务人员首当其冲。挖掘潜力,提升服务,让尽可能多的乘客走得了、走得好,这是春运顺利进行的保障。售票窗口效率高低和服务态度的好坏、网络购票出现问题是否有人及时解答和解决、电话订票是否因人为原因而无法打通、车站安检能力和候车能力高低、乘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好坏,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出行质量。在这个特殊时期,改进服务、提高效率、解民所困这些工作中应尽的职业操守,对于每一个渴望回家的人,都是一份爱心。

扬子晚报:不能“实名补票”,实名制就难称完善

    要正视制度的漏洞。任何一种新制度都不可能天衣无缝。一个有缺陷的制度比没有制度有时会危害更大。火车票实名制同样如此,如果不能挂失补票,在春运期间不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导致人们对火车票实名制的反感。这就要求铁路部门要正视制度存在的漏洞,有问题要勇于面对,敢于承担责任。一句“没有规定”不是理由,而是霸王条款。

京华时报:春运紧张更需消解高铁风险

    不能不说,此次京沪高铁故障,即是风险露头的一个表征。其所带来的危害虽很微弱,但在反思和检讨的深刻方面却不能轻易滑过。铁道部称,故障原因是“受雨雾天气影响,京沪高铁车顶高压设备绝缘值降低,导致电网供电跳闸及动车组高压设备保护锁闭”。具体高深的技术原因自有专家明鉴,但公众的疑问同样不容小觑:为什么雨雾天气会导致高压设备绝缘值降低?这是技术难题还是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如果是质量问题,是偶然因素还是人为的必然因素?

光明日报:春运,永远是个变量

    春运永远是个变量,是指春运的总客流量一直在变,春运坐火车的旅客每年都在增加,去年、今年的绝对增幅都在一千万人次以上。即使铁路的运力有增加,也远远赶不上火车票需求量的增加。因此,当民众回家过年的习俗没有改变,寄希望于春运成为常量,一到火车站买票就走,是痴人说梦。

 

  CE编后语:

 

  只要铁老大推出神马惠民措施,随之而来的便是负面新闻:给乘务员魔鬼集训,却被曝列车员打死乘客; 开通实名制购票,却被曝不能实名制补票;增加网络购票渠道,却被曝投入千万不明巨资建网;推出平价盒饭,却被曝降价后的盒饭仍高出市场价格......


  其实百姓对铁老大的要求很简单,不管你垄断的头颅昂得多高,只要保证基本的服务业务正常开展,比如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让百姓春节回家的路不那么周折辛苦,这就够了。如果连基本的都做不好,推出再多的惠民措施也是徒劳。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