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定价权争夺战再起

2012年01月16日 07:36   来源:解放日报   叶檀

    贸易顺差下降,出口行业遭遇打击,对其他行业有利。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资产品价格下降,是中国的福音。

     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降至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点1551.4亿美元,相比去年下降,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此前数年中国经济处于出口红利期,2006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2007年和2008年,贸易顺差曾分别达到历史高位的2618亿美元和2981亿美元,是入世之前的十倍左右。

    我们习惯了贸易顺差高增长,现在必须习惯正常的增长率,外贸红利阶段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2011年全年来看,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0.3%和24.9%,比前一年的31.3%和38.9%下滑。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1%下降至2011年的2.3%左右的水平,将来还会进一步下降到2%以内,传统制造业出口型企业最好自求多福。事实上,过去四年,中国的进口增长均超过出口增长。

    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中国有利。中国买家正在成为精明的市场参与者,逢低补库存成为常态。12月中国铜进口达到508942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7.7%,较11月增长13%,创月度最高进口水平,铜的价格11月与12月处于相对低位。2011年全年,铜进口量同比仍下滑5%,至410万吨。这与铜交割日来临有关,也与交易者对市场的判断密切相关。

    钢铁企业抓住铁矿石价格下降补库存。12月进口铁矿石6410万吨,同比增长10%,较11月创下的2011年月度次高水平回落了0.2%;2011年全年铁矿石进口量增长11%,达到创纪录的6.86亿吨。但从全年看,中国购买的价格依然较高,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铁矿砂及精矿进口数量增长10.9%,而价格同比上升40.9%。说明国内厂家依然缺乏铁矿石话语权。

    原油同样如此,全球原油价格全年在高位徘徊,NYMEX在去年三季度下行至每桶75美元的低位后反弹,最新收报于每桶102美元左右。高盛预计2012年布伦特原油将达到每桶127.5美元,2012年的均价预计为每桶120美元。

    中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于逢低吸纳资源有利。整体而言,中国的紧缩政策拉低了2011年全球资产品价格(除了黄金与原油),使深为全球高价资源所苦的中国企业获得了喘息之机。而在中国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之时,情况刚好相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拔地而起,中国企业不得不在高位购入大批资源。中国固然不能做损人利己之事,但损己利人的事,也是市场蠢行。

    要获得大宗商品价格的定价权,中国有必要建立诚实而高效的交易所,从大宗商品到贵金属到航运指数,都有必要建立面向全球的本土交易市场,第一步可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预期,第二步可以加大定价博弈过程中的话语权。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在建立农产品、有色金属、贵金属、航运、文化等各个交易所,在关键节点上,中国需求已经显示出对全球价格的影响能力,今后需要做的是壮大交易所力量,建立透明而高效的交易体制。在镍、铟、铝等商品价格上,中国国内的期货价格有时可以成为全球期货市场的预告,全球投资者关注密切。

    从2011年年底看2012年的市场,大宗商品大幅下挫之时,原油与黄金价格仍然在高位徘徊,说明全球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比较明确,即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与中美经济的疲软复苏,将支撑基础商品价格。此时,中国坚持紧缩的政策、逢低吸纳商品、建立节能社会尤为必要,这是松开资源绞索的关键时刻。

 

 

相关评论:

 

掌握铁矿石定价权亟待制度创新

 

有期货市场不等于有大宗商品定价权

 

中国股市如何才能赢得国际定价权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