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考试中实行“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圆梦计划”要求被推荐的考生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10月29日《郑州晚报》)
人大推出“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可以看做是顺应民心、顺应潮流的自主招生举措。这原本应该获得公众支持与掌声。然而,人大的这项“圆梦计划”,却遭遇了“太雷人”的质疑之声。这是为什么呢?
是的,成绩好、综合素质强、有某方面特长,学校对“校长推荐”学生的这些要求很容易理解。但“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这一要求却有画蛇添足之嫌。一方面,“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标准似乎并不明确:到底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直系亲属不是大学生,还是整个家族里都没有大学生呢?因为标准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恐会引发争议,也给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留下了空间。
倘若要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直系亲属不是大学生,这其中也存在矛盾之处。是的,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只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中出现过大学生,这个家庭恐怕早就走出了农村。倘若是整个家族里都没有大学生,那么对家族庞大的家庭恐怕是不公平的。即便叔叔舅舅、堂兄表姐中出过大学生,也未必能改变一个小家庭的命运。鉴于这多方面的原因,“三代之内无大学生”这个要求的设立实无必要。
对于“校长推荐制”,我是赞同的。诚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所言,对于校长推荐制,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推荐信应该“个性化”、切合学生实际;二是推荐人的“信誉制度”,以保证这种做法的可信度和可持续性。可以看出,校长推荐制的关键,是要以制度保障公平,并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根本目标。“三代之内无大学生”这类规定无疑太过模糊,难以保障公平。
可以说,公众并不是在质疑“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本身,也不是说自主招生不该向农村学生倾斜,而是在批评这个“圆梦计划”太过随意。标新立异本身没有问题,但应该建立在科学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之上,否则很容易沦为形象工程。
这些年,“寒门难出贵子”饱受质疑。虽然存在瑕疵,人大愿意拿出名额帮扶农村子弟的初衷,还是值得赞许的。然而,要改变“寒门难出贵子”的现状,并不是名额有限的校长推荐制所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高考政策的彻底变革——高考政策变革的核心目标,应是打通农村学子的上升通道,给他们以平等的求学机会。是的,校长直通车计划、圆梦计划等自主招生政策固然值得尝试,但仍然只是高考招生的边缘性改革,并不足以改变当前“寒门难出贵子”的现状。
相关评论:
条件太严苛,几人能“圆梦”
“三代以内无大学生”政策既失公平又无效率
“三代内无大学生”的本质是教育不公
三代无大学生,偿还教育不公的“欠账”
“倾斜的公平”是一道美丽风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