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民营炼油盈利 “两桶油”巨亏?

2011年10月29日 07:21   来源:西安晚报   张贵峰

    10月27日,中石油与中石化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中石化、中石油分别实现净利润596.6亿和1034.37亿,合计1634亿元,相当于日赚约6亿。同时,两巨头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分别达到了415亿和230.9亿,总计645亿元,亏损额持续加剧。(10月28日《新京报》)

    对于两巨头这种一面炫耀高额利润、一面又倾诉炼油巨亏的业绩报告,我们并不陌生,但是联系国家发改委26日公布的另一个数据——1至8月份,我国炼油行业累计亏损18.4亿元,还是不能不对上述“645亿元”的亏损数字备感震惊。

    要上述两个数据同时成立,意味着即使去除掉9月份亏损数字,两巨头之外的全国其他炼油企业必须至少同时盈利500亿以上——否则,在两巨头亏损600多亿的同时,整个炼油行业便不可能只亏损十几亿。

    一面是两巨头炼油数百亿的亏损,一面又是其他炼油企业(主要是地方性民营油企)数百亿的盈利。如此反差鲜明的数字,让人深感不可思议。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两巨头原油加工能力合计占到全国的76.8%。而今年1至9月份我国原油加工量为33352万吨。这意味着,前三季度两巨头和其他油企所加工原油分别应在2.5亿吨和0.8亿吨左右。现在,加工2.5亿的亏了600多亿,加工0.8亿吨的反倒大赚至少500亿,岂非怪事?

    更不用说,两巨头都是现代化大型央企,所拥有的都是技术更先进、规模化程度更高的大型炼油厂,而其他地方民营炼油企业则是技术水平和规模均要逊色得多的炼油设备。两巨头都还是上下游一体、拥有原油开采业务、可以自供廉价原油的企业。

    在这里,所谓“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成品油价格未调整到位”,显然不是可以解释这一切的理由。——同样的国际油价、成品油定价,何以在技术、规模、行业地位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其他油企能赚钱,而两巨头却只能亏损?

    当然,如果一定要为这种匪夷所思的“亏损”现实,寻找合乎逻辑的真相,其实也并不难。在笔者看来,无非就是这样两种可能。

    其一,“亏损645亿”是一个掺水的数据,“亏损”不过是其逼宫成品油涨价或索取财政补贴的一个借口。其二,亏损或许确实当真存在而且很严重,但亏损的真正原因却并非国际油价和成品油价,而是其作为垄断国企的低效经营效率的一个见证。

    显然,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可能或两者可能兼而有之,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无奈的结局,都意味着,他们将为此埋单,或者以财政补贴“亏损”的形式,或者以继续承受高油价的形式。(作者系评论员)

 

 

相关评论:

 

央企利润惊人,蛋糕如何切?

 

“三桶油”管理出效益 忽悠谁呢

 

孪生怪胎: 一降价就闹油荒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