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石油与中石化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中石化、中石油分别实现净利润596.6亿和1034.37亿,合计1634亿元,相当于日赚约6亿。同时,两巨头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分别达到了415亿和230.9亿,总计645亿元,亏损额持续加剧。(10月28日《新京报》)
对于两巨头这种一面炫耀高额利润、一面又倾诉炼油巨亏的业绩报告,我们并不陌生,但是联系国家发改委26日公布的另一个数据——1至8月份,我国炼油行业累计亏损18.4亿元,还是不能不对上述“645亿元”的亏损数字备感震惊。
要上述两个数据同时成立,意味着即使去除掉9月份亏损数字,两巨头之外的全国其他炼油企业必须至少同时盈利500亿以上——否则,在两巨头亏损600多亿的同时,整个炼油行业便不可能只亏损十几亿。
一面是两巨头炼油数百亿的亏损,一面又是其他炼油企业(主要是地方性民营油企)数百亿的盈利。如此反差鲜明的数字,让人深感不可思议。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两巨头原油加工能力合计占到全国的76.8%。而今年1至9月份我国原油加工量为33352万吨。这意味着,前三季度两巨头和其他油企所加工原油分别应在2.5亿吨和0.8亿吨左右。现在,加工2.5亿的亏了600多亿,加工0.8亿吨的反倒大赚至少500亿,岂非怪事?
更不用说,两巨头都是现代化大型央企,所拥有的都是技术更先进、规模化程度更高的大型炼油厂,而其他地方民营炼油企业则是技术水平和规模均要逊色得多的炼油设备。两巨头都还是上下游一体、拥有原油开采业务、可以自供廉价原油的企业。
在这里,所谓“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成品油价格未调整到位”,显然不是可以解释这一切的理由。——同样的国际油价、成品油定价,何以在技术、规模、行业地位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其他油企能赚钱,而两巨头却只能亏损?
当然,如果一定要为这种匪夷所思的“亏损”现实,寻找合乎逻辑的真相,其实也并不难。在笔者看来,无非就是这样两种可能。
其一,“亏损645亿”是一个掺水的数据,“亏损”不过是其逼宫成品油涨价或索取财政补贴的一个借口。其二,亏损或许确实当真存在而且很严重,但亏损的真正原因却并非国际油价和成品油价,而是其作为垄断国企的低效经营效率的一个见证。
显然,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可能或两者可能兼而有之,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无奈的结局,都意味着,他们将为此埋单,或者以财政补贴“亏损”的形式,或者以继续承受高油价的形式。(作者系评论员)
相关评论:
央企利润惊人,蛋糕如何切?
“三桶油”管理出效益 忽悠谁呢
孪生怪胎: 一降价就闹油荒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