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电脑、MP3、MP4!昨天,一位网友将其近日开家长会的经历发上网,他的孩子在南京某名校上初一,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了N多的个性规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近乎严苛的条款引起一片争议,有的家长力挺学校做法,有的家长直接“拍砖”。
学校“颁布”种种禁忌规定的初衷当然无须怀疑——担心学生看了湖南卫视的节目后“中毒”;生日请同学一起过会让学生养成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的习气;学生使用手机、电脑、MP3、MP4会因玩物丧志而影响学习……可是,像该学校这样一味“颁布”禁忌规定并要家长协同执行的做法,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答案显而易见。谁都知道,和治理孩子们的上网成瘾问题一样,这些问题决不能靠一味封堵和禁止来解决,而应该变“堵”为“疏”,因为,学生们很容易对此类禁忌规定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更何况,家长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对此规定进行抵制,在教育理念的贯彻上和教育措施的落实上,家庭和学校相脱节甚至背道而驰,实乃教育大忌。
我总觉得,在学校出台这些教育禁忌的背后,总存在着“教育懒政”的影子。即,虽然有着良好的教育初衷,但却缺乏良好的教育措施,或者说,不愿为采取这些教育措施而付出努力。毕竟,变“堵”为“疏”的教育措施,说起来容易,但实施起来却需要学校做大量艰辛的工作,包括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开展主题班会进行讨论,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创造出能够转移学生注意力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有益身心的娱乐环境和娱乐方式,等等。
学校的主要功能既然是教育——教导、引导和培育,那就应该拥有勤勉勤谨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至于有“教育懒政”之嫌的种种禁忌规定,还是少“颁布”的好。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