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源于“权力恐惧症”

2010年10月24日 07:32   来源:钱江晚报   何成

  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内的交通肇事案,在受到各方关注的同时,也引出了更多的问题和思索。这其中,论者追问最多的是,“目击者为何沉默”,更有人直陈“集体沉默比‘我爸是李刚’更可怕”。

  22日下午,河北大学新闻发言人正式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学校绝对没有、也不会对学生下“禁口令”。已有多家媒体对学校进行了直接采访,并称目前该校学生情绪已趋于稳定,校方相信司法机关会对肇事者依法惩处。

  但是,这样的回应,无法解开公众心中的诸多疙瘩。因为,在该校发言人接受采访的同时,有报道说,该校一些目击者继续保持沉默。这不得不引人关注:“沉默”背后,存在着什么样的恐惧?

  从校方的表述中,案件发生时,一些在现场的目击者表现了足够的道义和道德感,“虽然学生们当时情绪激愤,但仍能及时报告、及时救治,在保安的劝阻下也未对肇事者造成身体伤害”。现在,过了将近一个星期,“学生情绪已趋于稳定”。从中不难解读出,学生在这起案件中是“非常气愤、非常激动”的,甚至于“在保安劝阻下”才“没有对肇事者造成伤害”。这样的学生,为什么在一个星期之后突然“沉默”了呢?

  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校方对案件中的反应要晚于肇事者父亲的表态和保定市公安局的表态。按照常理,交通案件发生在校园内,学校应该首先站出来表示态度,并敦促有关机关及时处理,但河北大学却选择了等待和观望,等到“有权者”有态度了,他们才小心翼翼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不是把生命,把正义放在第一位,而是先看权力的眼色,这是“权力恐惧症”中毒太深的症状。

  学校还用“至今还有学生有后怕感,不愿提及该事件”来解释“沉默”现象,无疑是一种在权力恐惧之下的讨巧之术。当肇事者高呼“我爸是李刚”时,显然言者和听者对这种“威力”都是了然于胸的。一声高喊,果然令校方进退失据。现在,随着肇事者父亲和保定市警方的相继表态,相信会给肇事者一定的惩处。而关于校方的种种传言却开始涌现,“封口令”、“保研”……或许,在整个事件当中,落到最后,最尴尬者将会是校方,因为他不仅要说明“没有封口令”,也需要应对谣传以正视听。学校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其患上了深深的“权力恐惧症”,而更为可叹的是,学校还将这种权力恐惧模式再现于学生管理之中。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