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错之后,相同的错误不是照样发生,就是在其他地方发生。更重要的是,环保部门经过几次打击之后,大都不敢再放开手脚去秉公执法。
前不久,安徽固镇县环保局因依法检查污染企业,被县政府指其影响招商,包括正副局长在内的6名环保局干部因此遭到停职处理。这个事情一度引发舆论的强烈不满,固镇县近日承认了错误,并迅速撤销对6名环保局干部的处理决定。
这样的结果,我们应理解为舆论的胜利,而不像是正义的胜利。除非,我们都相信固镇县政府的认错是诚恳的,发自内心的。假如,认错只是舆论压力下所做的表面文章,那么我们倒是更该警惕认错之后所产生的副作用。
关于认错,我们都知道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马上改正,不再犯相同错误;二是口头认错,内心却不服气。不过以我所见,应当还有第三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认错,会产生杀一儆百的效果,或者说,认错是为了维护内心的一种“正确”。我们回顾一下过往的新闻事件,不难发现类似案例。譬如,许多地方在拆迁时,曾在房屋主人外出买菜时“拆错”了他们的房子。事情发生后,拆迁者都态度鲜明地认错了,但谁能保证他们内心不是认为拆对了呢?这样的“错”对于那些所谓的“钉子户”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威慑么?
环保的情况也差不多。一些地方因为媚商而违规纵容非法排污的事情,我们都没少见,媒体曝光后,结果大多都认了错。但认错之后,相同的错误不是照样发生,就是在其他地方发生。更重要的是,环保部门经过几次打击之后,大都不敢再放开手脚去秉公执法,从而成为地方长官意志的附庸。譬如,固镇县环保局的领导们官复原职了,很难说,他们会保持向污染宣战的勇气。
人人都知道,环境污染会产生很多副作用,通过牺牲环境来创造财富,结果可能是用来修复环境的代价更加昂贵,但一些地方官员可能另有看法。根据边际效应,评估100元的价值,是越贫穷越大,越富裕则越小。同样,牺牲环境创造财富后,哪怕拿再多的钱修复环境,一些人可能都觉得这钱与贫穷时相比只是小钱。这种心理状态,或许正是他们认为“污染有理,媚商合法”的重要原因。
当然,政绩考核也是一个原因。但现实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曾被公众一致看好的绿色GDP数据考核,因种种原因被迫“无限期推迟”。这也在客观上为媚商创造了条件。
有人认为,环保部门应脱离地方政府,实行垂直管理。这其实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环保部门扩权后,会不会权力寻租是个问题,何况环保部门还得由当地拨款维持运转呢!江苏省于2007年率先实行了环保垂直管理,但该省仪征市环保局此前打算关闭两家污染企业时,居然做不了主。从2006年到2009年媒体曝光,该局领导一直举报不辍,与他一起举报的,还包括该局的其他官员。
还有人认为应当修改环保法律,加大惩处力度,但包括固镇县政府在内的许多干扰环境执法的行为,不正是在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实施的吗?
以我所见,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难出台的办法,那就是“绿色GDP数据考核”。再难的事情,只要与官帽挂钩,都会变得容易。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