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强调“领导者公信力”蕴涵厚重

2010年04月26日 13:27   来源:荆楚网   林伟
    4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了李源潮在中国—新加坡“和谐社会与领导力建设”论坛上的主旨发言,题目为《领导者公信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李源潮在演讲中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和领导者的公信力,并就此提出了若干措施,读后令人有感而发。

    俗话说,群众心中有杆秤,这杆秤能称出领导干部水平的“斤两”,称出领导干部业绩的“轻重”。领导干部的公信力,是人民群众满意度和信任度的集中体现,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前提,提高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对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正像李源潮在演讲中所强调的,领导者是社会的中坚,领导者的公信力示范和引领社会公信。我感到,这句话很贴切、很实在。

    历史唯物主义者从不认为英雄创造历史,但却充分肯定了领导者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而毛泽东早在1945年就曾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邓小平也曾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需要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这一切都充分表明,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干部,只有落后的领导!领导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这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

    正因如此,我理解,李源潮强调提高领导者的公信力,寓意有三:

    其一,领导干部是否廉洁,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的执行效力,影响到政府公信力,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人心向背。所以,坚持清正廉洁,对领导干部来讲,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一个取信于民的问题,是一个巩固我们党执政基础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领导干部一定要干干净净,这是提高领导者公信力的关健所在。

    其二,万事民为先,民本是主体。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主体意识,坚持民本思想,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想事情、作决策,心里始终要装着老百姓,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可以谅解工作失误的干部,但绝对不容忍不把他们当回事的干部。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民,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为他们谋福利,这是提高领导者公信力的首要条件。

    其三,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领导干部抓了多少大事、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干了哪些坏事,老百姓最清楚,老百姓最明白。老百姓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最终裁判,干得怎样,老百姓说了算。如果我们领导干部在任几年,带坏了班子、带坏了干部、带坏了党风、带坏了政风,那就是一个地方的灾难,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公信力。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助推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这是提高领导者公信力的根本保证。

    由此可见,只有提高领导者的公信力,才能在群众中起着标杆、旗帜、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要求、人民的希望。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