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官方调查失去公信力了吗?

2009年11月16日 07:01   来源:沈阳日报   刘根生
    11月12日《南京日报》消息,由第三方参与的联合调查组已开始调查南京儿童医院“徐宝宝事件”。

    一个5月大的患儿,因患眼睛蜂窝组织炎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救治一天后死亡,引起社会及网络高度关注。一种说法是,“当事医生上班期间在网上玩‘种菜’,责任心不强,导致患儿死亡”。还说家属夜里几次敲门,医生以耽误睡觉为由没有积极抢救,给孩子病情恶化埋下祸根。南京市有关部门迅速介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调查结果:网上传闻与事实不符。医生上班期间不可能上网玩游戏,因为值班房不具备有线上网条件,家属前去敲门时,医生正在电脑上写论文而不是网上“种菜”。医院整个救治过程及时,抢救方案合理,不足之处是医生对患儿病情凶险程度估计不够。

    然而,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公众,对这个官方调查的公正性都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个官方调查系“一面之词”。为回应公众质疑,江苏省及南京市卫生部门决定,成立一个由第三方参与的联合调查组。该联合调查组由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市纠风办以及媒体代表、网民代表、人民调解机构代表以及计算机专家等多方面人士组成,同时吸纳了没有隶属关系的江苏省属医疗机构的有关专家参与。

    如今,“网上问政”已成为常态。面对公众质疑,无疑应当积极回应。南京有关部门就“徐宝宝事件”立即展开调查就是积极回应公众质疑,值得肯定。问题是,人们对这个官方调查为何如此不信任?其实,官方调查受质疑也几乎已成了一种现象。近年来,许多公共事件中都能见到官方调查组的身影。但其调查结果往往饱受质疑,最后不得不由更高层来个二次调查,或由第三方再调查,才能揭示出事件真相,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就是个新例。这让人感觉:官方调查似乎正在丧失公信力。

    官方调查应最有权威性。官方代表着政府,官方可支配资源充足,官方调查比民间调查显然更有优势,也更应有公信力。但遗憾的是,不少官方调查总是令人疑虑重重。而最终结果又屡屡证明,公众质疑原来并没错。这也让人们每遇公共事件,越来越依赖于第三方调查了。第三方调查更多介入公众事件,或许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但官方调查公信力下降,却应引起有关方面反思。

    第三方调查之所以能揭示真相,其实还不在于调查手段有多先进,更主要原因无非是坚持了客观性原则,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现实;坚持了真实性原则,一切凭证据说话,而不是从个人好恶出发;坚持了群众性原则,一切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某个小团体利益出发。有了这几条,调查的公正性也好,准确性也好,就有了保障。民间调查能做到这些,官方调查更应能做到这些。而树立官方调查公信力,直接关心到增强政府公信力,我们又怎能不努力去做。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