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呼唤人性的清明

2010年04月05日 14:19   来源:荆楚网   侯金亮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诗句,描绘了南宋时期杭州人清明节郊游、尽兴方归的场景。古时,清明节就不再是单纯的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了,伴随着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踏青、植树、荡秋千、蹴鞠、拔河等。可见,人们是可等的惬意,怡然,那是一次对自然的返璞归真,更是对心灵污垢的洗剂。

  然而,经济飞涨的几天,商业戾气无孔不入,原本用来放逐心灵的清明,蜕变为物质枷锁。商业的强大渗透,扭曲人性,令人压抑。古语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又有多少人能够抵住利益的诱惑,做一个真正清洁明净的人呢?

  传承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在今天已是满身铜臭,与其本意相去甚远。每每此时,总有人哀叹“死不起”。安放灵魂的墓地一平方米,少则上万多则十几万,骇人的是在厦门一块墓地竟然过千万。一个批发价仅百元的骨灰盒,数次转手后价格翻几十倍,能够卖到过万。有人疾呼,应该建设“小产权墓”和“经济适用墓”。除了炒房,炒墓地也是一本万利,这绝对是一个暴利行业,且暴利的令人瞠目。

  和其他节日一样,清明节也是某些人的“招财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什么“彩电”、“冰箱”、“电脑”、“豪华别墅”等祭祀物品早成过去时,而今风行的是与当前最火的大腕明星冥婚,并且还有“结婚证”。只要你有钱,什么蔡依林,张惠妹之类的,应有尽有,真是“做鬼也风流”,活人都享受不到如此高级的待遇。

  有句话说的好,“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人来自于自然,终归之于自然。逝者已去,我们不应用现代社会的商品和扭曲的价值观去亵渎他们。那是用贩卖逝者的尊严来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五花八门祭品的泛滥实质上是现代人心灵污垢的积重难返。

  这是一个利益的时代,物欲横流,不择手段,曾经清明的人性已被物质洗劫。充斥着物欲的社会中,人们无所畏惧。“毒奶粉”、“假疫苗”、“地沟油”、“矿难”……这些热门词汇昭示着马克思那句,只要有300%的利润,就有人敢冒着上绞刑架的危险作恶。

  还有一些人迫于物质的匮乏而失去了人性的清明。与“死不起”相对应的是“活不起”,“房奴”“孩奴”“卡奴”……众“奴”压身,更是有些人想做“房奴”而不得。深度的焦虑和压抑是这群人的共有特征。

  又是一度清明节,我们呼唤着社会的清明,人性的清明,呼唤着日暮笙歌,还有那群流莺……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