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抄袭:只是两个人在战斗

2010年03月26日 13:07   来源:中国网   
    一篇A医生于上世纪90年代发表论文,10多年来被不同的医生反复抄袭。结果出现B抄袭了A,C又抄袭了B,D抄袭C,最终E不仅抄袭了C和D,还将A作为参考资料……据了解,共有16个单位25人参与此连环抄袭。与此同时,两名举报者都收到过“恐吓电话”,现在的他们还必须声明“这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与院系无关”。(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个经典的抄袭故事,从A创作原文开始,到连环抄袭25次结束,正好可以组成英语的26个英语字母。这样的行为很是恐怖,不仅证明了学术界抄袭成风的“见怪不怪”现状,更证明了我国学术论文的成色指数——也许,几十篇论文中,也就只有一篇是原创作品,其余的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字垃圾”吧。

    余杰在《火与冰》开始便写到,“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垃圾是文字垃圾。所以,每次提笔时总是心惊胆战。”而作为学术系统中的一分子,每一位教授、讲师、博士、硕士甚至是本科生,都有义务和责任清理这样的“文字垃圾”。这样做不仅仅能弘扬学术正气,更是对学以致用层次的社会关怀。可是到了现在,两名举报者“中山学子”(网名)竟然被迫声明是“个人行为”,着实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不得不说,“个人行为”与后面那句“与所在学校、所在院系、老师以及各位被抄袭者均无关系”很是奈人寻味。在笔者看来,这其中最起码有两层意思:其一,“中山学子”所在的学校、院系以及老师都不想“蹚这次浑水”,先把自个儿撇到旁观者的位置上再说;其二,学术界的水确实很深,各学校、各门派、各专业似乎都想维持一个稳定的大局,一旦谁打破了或揭露了这个“潜规则”,这个人可能会很难在本专业内立足。

    25人参与抄袭,却绝非是只关25人的事。这25人所在的单位、这些单位的管理部门与职称评定部门、这25人的导师以及导师的导师、25篇论文的发表机构、这些机构的主办方……好像,这是一个很大的网,这个网能牵连到多少省份、多少机构、多少人,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一旦得罪了其中某一个人个或机构,这个系统之内可能就会让举报者“无立锥之地”。

    “中山学子”也正是有这样的担心,他担心的不仅仅是遭遇个人的报复,更令人惧怕的是,他们身处的医学专业会无法容忍他们这种“正义之举”。这不,现在他们的大学母校已经对他们开始下手了,更不用说,以后去了哪家医疗卫生单位之后的待遇了。当然了,也许会出现,他们根本就不了业的现象——无人敢收这么不看事的年青人。

    两位“中山学子”在战斗者,除了几家媒体记者作为他们的后盾,好像就是在孤军奋战,至于他们自己的监护教师,这个时候也早早地宣布“且明且哲,以保全身”回家睡觉去了。这与西安交大校领导阻拦6教授举报还不一样,校领导的行为很像“家丑不可外扬”的家长心理,而“明哲保身”的作法则证明了时下知识分子与学术界的“犬儒心态”。比起前者中的权力干预来,后者则属于知识分子的自甘堕落与主动缴械。显然,后者是更可怕的。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