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最关心高房价。今年两会前夕,不少媒体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做了民间调查,对于“希望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的内容”这一问题,高房价和住房难问题无论在任何一家的调查结果中几乎都未能逃脱“前三甲”的位置。(3月4日《长春日报》)
房价高烧不退,已成为中国人最重之痛!时下,在中国各地老百姓的嘴里,除了腐败官吏,恐怕房价是遭受责骂声最多的。畸高房价大家骂,“蜗居族”骂、“白骨精”骂、农民工骂、失业者骂,官吏骂;网络骂、媒体骂、地摊小报也骂;国骂、京骂、津骂、川骂、东北西南骂;骂政府、骂领导人、骂开发商、骂顶头上司、骂双方父母,甚至是骂自己无能。可谓骂声四起,唾沫满天飞。而且,人们骂得一个比一个理直气壮,一个比一个义愤填膺,似乎骂声越高,骂声越激烈,越能淹没房价高涨之势。
当然,各地此起彼伏的痛骂声,无疑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畸高房价的痛恨心理以及对政府监管失为的愤恨谴责。然而,痛骂只能解决嘴上一时痛快,找个心理上的暂时平衡,但却无法撼动房价的汹涌涨势,更无法压低房价。解决房价畸高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拿出居者有其屋的建设性方案办法,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广聚民智,人人出好主意、想妙办法,而不是唇枪舌剑般的批判。猛烈的炮轰或者玩嘴皮式的PK,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何况,骂人本身就是不对的。
上周,国家统计局披露,2009年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1.5%,该数字披露后迅速招致一片强烈的质疑声。确实,即使是不识数的人,也会感觉到实际上涨要远远高于1.5%,更不要说部分城市的价格几近翻番了。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2日表示,当前应密切关注经济增速大起大落,楼市出现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要防止和化解结构性通货膨胀。刚刚发生的迪拜楼市泡沫,教训不谓不惨痛,值得政府认真吸取啊。
来自人民网的“2010两会调查”结果显示,85%的网民期望加大调控房地产力度,70%的网友认为造成房价畸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财政政策。现在买房成了众多“80后”忧心忡忡的话题。调查显示,60%的网友自认是“蜗居族”。可以看出,楼市已不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房价楼市已成为事关民心向背,直接威胁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地应对。而从遏制房价的国4条和国11条实施情况看,最近一段时间地价、房价有所抑制,这种向好势头进一步说明,只要政府下决心调控市场,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方式,地价、房价一定可以回归理性。
遏制房地产价格畸高首先应通过政府行为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居者有其屋,既是奢侈性的,也是必需性的,政府应该处理好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与追求更高品质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眼下,一个最重要职责就是加快建设廉租房和普通租赁房,落实好300多万套保障性用房建设任务,满足低收入者居住之需。京、津、沪和广州、深圳等地在近期频繁密集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具体措施,与中央形成呼应。而重庆市首开内地城市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先河,今年建设500万平方米,年底向社会投放20万平方米,这些举措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可以预期。
遏制房地产价格畸高必须始于转变地方财政增长方式。近年来,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60%-70%。而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是倍增关系,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财政”,无形中推动了地价飞涨。一旦卖地成为地方财政来源的主要渠道,自然会与房地产商形成一种利益链,从而导致每块卖出的土地都会刺激出开放商强烈的逐利欲望。这样,势必与国家宏调调控举措发生碰撞,无法涤清房市虚热的泡沫。
遏制房地产价格畸高需要国有房地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抑制投机性和投资性的住房。国有房地产企业不仅是一支市场力量,还有平抑房价的作用。然而,令人更加担忧的是,最近一些地方的“地王”相继刷新最高纪录,本应该发挥平抑房价作用的国有房地产企业却成了“地王”,势必会加剧房价高烧不退。实质上,高地价透支了未来的房价。国有房地产企业急需治理整顿。
遏制房地产价格畸高还需要法治到位,管好市场。从建设规划、招投标、项目建设到房屋出售,都要阳光操作,公开公正,依法严惩圈地不用、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惩房地产开发中的腐败行为,降低房价成本,让购房者少花“大头钱”。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