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两条腿,政府解决一部分,市场方面也需要参与,与此同时,老百姓的住房观念也有待改变,现在很多人买不起房,就埋怨政府和开发商,是有些不对的。”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地产500强”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在接受中国网、和讯网联合采访时的这一观点,被本报微博即时“报道”后,立即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3月3日 《扬子晚报》)
平心而论,茅永红的其观点大部分不无道理,有的甚至还值得琢磨,比如保障性住房光靠公共财政还不够等。不过说买不起房不该只知道“埋怨”令人难以接受,固然,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但房价飞涨的局面令百姓心焦,在相继闭幕的地方两会上,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剑指高房价;国家两会召开之前,总理与网友交流也坦陈知道“蜗居”的滋味,承诺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对这样一个现实语境,茅永红视而不见,只顾自说自话,委实有点儿不识时务,岂不找骂?!
回过头说茅永红观点中有关“房价要稳,不能强行控制”的部分,包括“房价不能打下去,而且也打不下去,应该科学地来控制它。”对此,应从法治的视角来解读。正因为目前房价不稳,政府才进行调控。去年年底,为应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中央及时出手,房价调控从“抑制”变“遏制”释放出强烈信号,接二连三的调控举措也初见成效。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昨日表示,当前应密切关注经济增速大起大落,楼市出现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要防止和化解结构性通货膨胀。因此,调控房市是理性之举,积极之举,务实之举,法治之举,同时也是补救之举。就是说,正因为政府对目前楼市的乱象有监管不及时、不到位的缺失之责,所以要果断地予以矫正。“打压”一词用得不准确,与其说是“打压”,不如说是纠偏。
要说“不打压”,在此前的北京两会上,市长郭金龙说得比较审慎和透彻,他在说“不打压”的同时,前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房价低的时候,政府不托市”;后面还有承诺,就是政府将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足。郭金龙表示,今年北京要试行对不同类型的住房价格分别予以统计和发布,而不仅只是公布一个简单的综合价。相比于全国其他地方的楼市调控举措,北京显得更理性,更常态,更规范,除了坚持持续进行结构调整外,春节前北京将出台今年的楼市调控新举措,具体措施将包括完善预售制度、打击捂盘惜售、加快楼盘供应、缩短二手房交易周期等。这些调控新政,无疑是依法行政,严格监管的具体招数。由此可见,茅永红所说的“强行控制”,其实只是时段上比较集中,力度上比较强劲,手段上更加严厉,而这些都是政府本行本业的份内事,都是法律赋予政府的法定职责,以前没做到;没做好,现在“打包出售”,接踵而至,威猛了些,开发商觉得受不了,于是他们的代言人便嚷嚷“房价不可打压”。
对政府来说,茅永红的言论可看作是一副很好的“清醒剂”。如果各级决策者时刻意识到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厘清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限,找准政府在房产地业发展中的角色,不为拍卖土地带来的巨大收益所心动,并持之以恒地以长效机制与法治手段监管房地产市场,依法用足法律、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手段,打击不法开发商和炒房客,采取强力举措遏制房地产领域的腐败现象,房价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就不会进入平时放纵与懈怠,乱时集中监管、密集调控的怪圈。用法治手段监管楼市并使之常态化,借鉴与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这是房价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更是破解民生难点的必然诉求。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