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政策手段打压房价”凸现理性

2010年01月26日 10:15   来源:千龙网   毕晓哲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二十四日在与北京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港澳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座谈时表示,当前正处于扩内需、保增长的阶段,北京不会作出限购机动车的决策,也不会用政策手段打压房价。(1月25日中国新闻网)

    在北京“两会”期间,市长郭金龙意味深长地说出“不会用政策手段打压房价”表态,应该说基本能代表当地政府今后如何调控房价的政策动向,其份量之重和导向意义不言而喻。笔者认为,郭金龙上述一番话,凸现当地政府的理性。

    部分受高房价困扰的公众希望政府尽快出手遏止高房价,甚至希望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手段进行“打压”,心情可以理解,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关政策性措施,但在政策调控时使用“打压”二字却不妥。“打压”有针对违法行为“打击”和“压制”之意,往往针对的是极为严重的负面社会现象。但各地高房价现象错综复杂,并不仅仅是个别开发商违法违规那么简单。事实上“打压”二字有置开发商和民众完全处于对立面之嫌,因此,郭金龙市长在用语用词上的斟酌,是理性的体现。

    开发商里面良莠莫辨,对于违法违规的开发商应该严格依法惩处,实际上也不存在“打”谁“压”谁的问题。“打压”二字用到楼市上,会让部分遵守法纪的开发商、地产商和建筑商产生“卸磨杀驴”之感。试想,经济需要提升、需要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时候,各地积极扶持,而房价攀升后却将责任完全推给开发商,既不公平也不理性。

    政府制定的政策大多属于宏观性调控为主,在市场经济之下,应该直接介入市场和监管市场的是金融、税收和法律的手段,却绝不应该是政策手段。行政权力介入市场过多,对于市场的良性发展不利,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北京市市长讲究不用政策手段打击房价,是一种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清醒态度。

    “不用政策手段打击房价”,但并不代表北京地方政府对高房价不关注、不重视,也并不代表会听任房价继续畸高。有目共睹的是,对于当地近段时间持续攀升的高房价问题,当地已多措并举有了针对性的举措。诸如:从2007年起北京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房,随后几年保障房的入市会加大,这能很好地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稳定市场。第二项措施是加大土地供应。今年北京住宅土地的供应量将达到2500公顷,而且重点建设保障房外。第三是加大房地产市场执法力度,对囤积房源、恶意捂盘行为加大打击。等等。正如郭金龙所称:不是政府不作为,而是更有效地通过行政之外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对于政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界限的准确把握,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