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对夫妇因欠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12万元医疗费,他们的一对双胞胎被扣在医院达两个月。据悉,因早产,双胞胎出生后一直在医院治疗,夫妇俩至今未能抱过孩子。医院表示,也希望家属能够将孩子接走,并尽快转到其他权威医院继续治疗,但医院也有苦衷。(见8月22日《新快报》)
从目前情况来看,上述事件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僵局。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医院,没有相关经费也没有能力完全豁免患者的医疗费用,因害怕“逃费”,暂时将新生儿“看管”起来,似乎也是无奈之举。而作为新生儿的父母,月收入只有3000元,难以负担12万余元的治疗费,且已经为此负债累累。
这其实是时下医疗领域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即穷人看不起病。至少在笔者看来,为医疗费“扣”孩子的医院,还算是一家比较负责的医院,至少比媒体之前报道过的湖南永州市新田县中医院见死不救,将在车祸中受重伤的教师抛弃在垃圾堆,以及那些“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医院要强一些。这家医院采取的手段不能说妥当,但整体上仍然保障了患者的权益。对此事,如何打破僵局,寻求共赢?
在美国,对于“看不起病”的穷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一般有三种渠道:第一是医院自行消化,第二是政府的专项资金,第三是保险公司。我国并没有专项的“穷人看病资金或基金”,大病救济资金仅限于个别大病范围;保险机制尚不健全,“穷人看病险”长期不能大步推进。所以在此事件的解决方式和途径上,或者只能重点考虑让医院方自行消化了。有的国家为什么专门规定谁“救死”谁负责?因为市场化的医治机制,给穷人免费看病是一个快速提升医院声望的方式,医院的善举表面上是一种损失,实际上却可以直接和间接地获得巨大的社会收益,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患者,这正是“医院方自付”的可行之处。
上述事件也是如此,在尚且缺乏其他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当地医院对贫困打工夫妻和一对新生婴儿“放一马”,或者说最大限度减免费用,就是一个体现人性和富有人情味的做法。但是,这种免费,偶然为之可以,完全让医院承担患者的费用,肯定是不现实的。
破解类似欠费难题,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应从制度上着眼,一方面,政府有必要专门为贫困群体购置保险,设置“救急资金或基金”,保险公司参与,政府做好行政性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让所有的人都参加医疗保险,通过保险化解支付不起医疗费的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