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看望师生,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后,他在该校作了长达50分钟的即兴演讲。在演讲中,他说,一个领导人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占全国大多数的穷人,就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经济。一方面推进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的目标。(5月22日中国网)
这话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须知,政治与经济是密切相关的。这无须赘言。其实,温总理谈论“穷人”问题并非孤例。去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来到河北张北县为广大农村教师作报告。温总理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人,而穷人中最多的又是农民。农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我们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2011年9月9日《中国青年报》)早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在回答有关“三农”问题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叫舒尔茨的经济学家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2005年3月15日《光明日报》)温总理的肺腑之言,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作为国家领导人,就该有这样的政治常识。当然,这样的理念并不新奇,但这样的理念需要不断加以重提和强调。
中国是一个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农民人数庞大,阶层分化突显,广大民众并不富裕。毫无疑问,他们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对于其所思所想以及种种利益诉求,不摸准摸透,是难以把握大局,正确决策,推动科学发展的。我们要时刻警醒各级领导人扑下身体,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而不能坐而问道,纸上谈兵,更不能违背原则,做有悖或有害于人民利益的错事或恶事。
作为权力者要懂得农民,懂得占人口大多数的穷人,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时刻检讨和反省自己的言行,并勇于直面问题,修正错误。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环境中,种种困难和挑战无可回避,不容懈怠和麻痹。当下的社会世俗味道很浓,少不了种种诱惑,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关关都是考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俘虏了不少芸芸众生,这当然包括数量不少的权力者。毋庸讳言,一些掌握权力者尽管衣冠楚楚,在前台慷慨激昂,煞有介事,“老鼠啃碗——满嘴是瓷(词)”,但知行不一、猥琐不堪。让他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他们恪尽职守,一心为民,真是难乎哉。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迷失,浑浑噩噩,不把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当回事,而是利欲熏心搞“越轨”。这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为政者当为此而感到耻辱。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清廉形象。”(3月5日《学习时报》)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我们执政的根基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事业是造福人民群众的事业。不懂得群众,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民众的所思所需,无疑是极其危险的。当然,仅仅懂得群众还不够,还要尊重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凡是重大事项的决策,都要倾听广大民众的意见,不能被各种利益集团的偏见所左右,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而是依靠集体智慧和严格程序来决定;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能公开的都要依照法律和规定向群众公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坚决规避和减少权力失控、决策失误与行为失范。试想,不如此,何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呢?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