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青年报:别再说穷人孩子早当家

2012年05月16日 0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小敏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似乎是我们从小到大都能听到的一句话,不管你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这样的说辞已经深入人心,到今天仍然流行。在媒体报道名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下降后,引发舆论对城乡学生比例的讨论。一个共识是,都承认农村学生遭受了教育不公,却普遍认为他们比一般的城市学生更早成熟,更能撑起家庭。但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我只想说,请不要再说我们能早当家了。

  农村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说,你要更早地懂事,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不会一辈子都做风吹日晒、看天吃饭的农民。而这个时候城里孩子也被告诫说,不努力你就只能去当农民。当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走到一起时,他们就自然处于劣势:琴棋书画几乎不会、英语听不明白说不流利、社会交往处处受限……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所谓的“早当家”。

  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和教育体制的弊端,是造成城乡学生综合素质差距的主要原因。这一点众所周知,但是随之而来关于农村孩子的心理歧视,更让人悲哀。当这句话成为大家自我安慰的借口时,穷人的孩子已经没有了春天。所以,我拒绝再听到这句自欺欺人的话。

  在讨论城乡孩子的差距时,作为占尽了教育资源的城市人,应该做的不是用这句话来搪塞农村学生,而是从言行上给予农村学生正常、公平的对待。因为城市人与那些穷人的孩子每天生活在一起,学习和工作。不经意间一个“你好农民”、“你农民了”,就可能伤到他们的自尊,脆弱的他们可能就变得更卑微。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自然也没办法锻炼自己“早当家”了。其实,正视城乡学生的差距,应该明白“早当家”这三个字在当下的社会可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从小老师就对农村学生说这句话,学生们似乎大都以为自己能够早当家,但实际情况很难说。而且随着“问题少年”、“留守儿童”、“辍学”等问题的出现,如今的农村学生还是穷人的孩子,但能不能“早当家”就更难说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的农村学生,能做的只有埋头苦追、迎头赶上。改变生活只能靠你们自己,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心灵鸡汤和精神按摩。

  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和制度的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能看到政府在改变教育不公的作为,但是力度还不够,投入也不足。期待政府部门也能正视农村学生的制度歧视问题,不要也只是轻飘飘地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政府可以做得更多,让农村孩子的命运得到实质性改变。或者至少,让穷人的孩子不必再在土地上或者打工作坊里“当家”。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文化到底离穷人有多远?    2012年03月08日
  • ·多看看“金茂”背后    2012年01月16日
  • ·剖析职场中的你属于穷人的原因     2011年10月21日
  • ·穷人创业有穷方法    2011年08月12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