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河南经适房被取消,权宜之计还是明智之举?

2012年08月24日 06: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在一份由“河南省项城市人民政府公众网”公布的惠民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购人员名单上,个别申购人员被发现不符合经适房申购标准。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经济适用房申购、分配乱象,并非项城市独有,在河南一些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倒卖、贿赂行为,基于此,河南省将在明年全面取消经济适用房建设。(8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

    “经适房”被取消是权宜之计,还是形势所迫?

    中国经济网网友 孙长玉

    一项制度或政策是否诱发腐败,既要看制度本身是否科学、完善,又要考虑社会大环境。有关专家表示,经济适用房其实是一种完全没有经过政治设计的懒政之举,照搬照抄,生搬硬套,没有走出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子,也没有从政策设计中找到风险防范的结构策略,只不过是权宜加应付,再加上不负责任的家长作风,因此也就造成了一边是“望房兴叹”的老百姓,一边是借“经适房”之名大发洋财的官员。两相对照,我们就不难发现房价狂飙突进的奥秘之一了:既然绝大多数手握权力的人都不缺房住,又都有机会去买“经济”的房子,那么,如何指望他们为遏制房价上涨不遗余力呢?

    目前,在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建立的条件下,购房者家庭年收入证明等材料都可以通过多种造假途径获得,导致经济适用房大量流入了实际上并不缺房、着眼于升值的投资者或官员手中,给国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种做法一方面因不通过招标容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因对房屋售价控制不严而使开发商取得不合理的利润。因此,河南省停止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不失为英明之举。

    停经适房建廉租房乃明智之举

    中国经济网网友 龚朴磬

    经适房并不“经适”。为吸引更多开发商进入经济适用房市场,国家先后出台了土地出让金、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但因为政府部门管理失控、开发商虚报建房成本等因素,很多地方经适房与商品房每平方米价格仅差几百元,真正需要住房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仍然买不起,大大背离其本来意义;七拼八凑买得起房的又嫌面积太小,不适用。

    经适房滋生腐败。个别经适房真正“经适”的地方,往往乱象丛生、腐败滋生。有的地方通过审核的经适房申购人员名单中居然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才6岁。有的地方普通居民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等单位人员存在不同的保障房申请渠道,导致部分不公平现象出现。有的地方土地、建设、房管、规划、物价、乡镇政府干部、中介等违规操作,腐败案件频发。

    经适房不是权力的“自留地”

    中国经济网网友 王振峰

    应该说,经适房领域的河南乱象也并非该省独有,全国其他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经济适用房可以说是中国房改的盲肠。

    近几年来,商品房价高涨,不少城市是翻了几番,加上我国的人多地少房贵现状,经适房、限价房这一类传统保障性住房由于价格相对便宜、获利空间大,往往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对象。其管理的诟病,滋生了不少新的腐败问题,经适房扭曲变成了权力的“自留地”:开宝马住豪宅者享受经适房,利用监管环节失控倒卖经适房,“公务员式”经适房,等等等等的乱象还不够多吗?此外,即使住房保障工作引入社会舆论等阳光监督,对于那些游离在经适房之外的城市中低收入者来说,还是有欠公平,甚至造成新的社会不公问题。因为这种保障房供应体系是难以充分顾及的,而大家也都是这个城市的公民,并且是在高企的房价面前却步的普通市民。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改革住房供应体系和房地产调控的重中之重,也是一种更长远的发展民生政策,可这个公共福利“苹果”的切分必须要有严肃性和科学性,切勿变成某些人的权力“自留地”,寻租和腐败现象一定要坚决遏制,圆住房梦的民生工程不应该是一种变形扭曲“杯具”。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网言众议:6岁儿童获准申购经适房,如此"惠民小区"?

河南明年取消经适房建设 网友质疑:为啥因噎废食?(图)

不完善的经适房 别成腐败替罪羊

6岁儿童获准购经适房是荒唐的闹剧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