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6月18日,河南省周口项城市住建局公布了项城市经济适用房(惠民小区)申购人员名单。据调查,在这份经过项城市住建局、纪检和监察部门重重审核最终确定的1256名(户)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申购人都是在财政局、国土局、城建局等政府机构任职的人,而且居住地也是这些单位的家属院,该名单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42人,年龄最小的为6岁。(8月21日环球网)
6岁儿童获准申购经适房,审核是睁眼瞎?
中国经济网网友 银盛
如果留心一下获准申购名单中的人员身份或家庭住址,也许就会知道审核的人为什么要睁眼瞎了。据报道,此次获准申购名单中,相当多的申购人都是在财政局、国土局、城建局、公安局、工商局、市政府等这些政府机构任职的人,而且居住地也是这些单位的家属院。
在商品房价格让普通民众只能仰视的今天,经适房在某些地方却变了味儿,成了官员利用特权、强权攫取政策红利的工具。经适房成了官员以及官员子孙后代的福利房,项城市这个名为“惠民小区”的经适房项目,恐怕改叫“惠官小区”更恰当一些。
项城申购乱象再次暴露经适房政策缺陷
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剑虹
早有专家呼吁,国家应该停止建设经济适用房,那些专家认为经济适用房发展到现在,已经被异化了,走到了政策设计初衷的反面。这条新闻好像是停建论的有力注脚,再次印证了专家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经济适用房本来是国家为了解决那些收入水平低、住房困难群众的一项善政。但是,也许是政策设计有缺陷,也许是监管体系有漏洞,从它诞生之日起,一些心术不正、利欲熏心的权势者就把它视为盘中餐,而真正住房困难户却只有望房兴叹的份。因此,必须全面审视经济适用房政策设计、实施中的缺陷,全面检视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正面效果和负面影响。
“鸠占雀巢”的经适房,只因“利”字当头
中国经济网网友 无语钟
未成年人的年龄为什么就审核不出来?当地经适房管理部门竟然不看申请者的户籍和身份证件吗?普通人家的“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一路绿灯?在笔者的印象中,一些地方似乎从未对普通人家的未成年人和普通人留过什么“情面”,更没有见过哪个部门对弱势者“开开口子”。层层把关之下,竟然层层放水,当地纪检、监察部门一路“绿灯”,让人不得不怀疑经适房究竟肥了多少人的腰包。
政策上的漏洞,审核的松懈,某些相关人员的利益熏心,都是造成这一不公平现状的原因。当然,要把经济适用房真正送到急需者的手中,也并非难事,关键要破除一个“利”字。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动真的、来实的,将制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杜绝各种可投之机。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相关新闻:
河南项城42名未成年获准购经适房 最小者为6岁(图)
相关评论:
身家百万申请保障房要不要脸?
扼住经适房寻租的七寸
骗购保障房的行为应该按诈骗罪论处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