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目前已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新浪微博上,有关保障房的话题超过12.6万多条;在腾讯微博上则有29.7万多条相关微博;在百度上输入“保障房建设”,跳出620多万条相关信息。而随着近期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全面推开,网络上反映保障房问题的网帖也越来越多,这些网帖集中揭露了目前保障房存在的被“骗购”、“福利房”和质量差三大乱象。(见2011年5月16日新华网)
笔者以为,新浪、腾讯和百度等网络,集中曝光的保障房被“骗购”、“福利房”、“质量差”三大乱象,的确让人震惊。然而,扰乱保障房市场何止三大乱象?
一时间,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为解决低收入人群“居者有其屋”,越来越多的保障房开工建设,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中,给百姓带来的不是“保障”,而是“乱象”。
谁来保障我们的保障房?不仅是当代社会管理系统的追问,还是对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问责,更是对“居者有其屋”的民生问题拷问和政府政绩之问责。
可以说,保障房问题一直是“中国网事”的焦点、难点与热点,长期以来,保障房该分给谁、如何分?套数统计、分配公示、质量达标?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房监管机制、如何构建保障房惠民制度?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可是,所有的问题终究归问题,所有的矛盾始终归矛盾,所有的问号永远归问号……
殊不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网站上公布的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公示二榜名单中,较前两次查处的45名涉嫌申报虚假信息骗购者相比有大幅上涨之势,且名单中再次出现了身家百万的“富豪”申请者。此外,北京、杭州、武汉等地,不断有当地保障房被“富翁”等不符合条件人群骗购的情况发生。笔者敢问,身家百万申请保障房者脸不脸红,究竟还要不要脸?
透过这些惊人的数据,令笔者有些担心的是,信息虽然公示了,审核程序却流于形式,公示信息也遮遮掩掩。为何名单筛选、公开摇号等事情不在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至于某市发生的六连号丑闻和多地大批保障房“被骗”记,罪责归谁承担?一目了然。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龙岩市经济适用房被某些公职人员“团购”,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占了申购者的近20%;陕西省山阳县在900多名经济适用房申请人公示名单中带职务者多达100多人,其中不乏乡长、镇长、执法队长、所长,还有的直接标注有科员、副科、科长等字样;山西省忻州市首例限价房项目已成为当地干部福利房,而且这些限价房被大肆高价倒卖牟利;海南省海口市一个社会公共福利项目限价房仅仅针对部分特定人群销售……
由此看来,保障房从建设到分配根本无法导入“阳光机制”,为何有那么多有钱有权的人敢冒着违规风险,与普通老百姓争福利?有关部门是否对购房者经过了严格审查?这其中暴露了一个可怕的信号——无权的,市场化;有权的,福利化。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不是某些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暗箱操,使其成为保障房所有乱象的祸根和祸首。
更让人纠结的是,保障房除分配有失公平和公正外,其部分保障房的质量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自然,由于保障房建设利润较低,甚至可能亏本运营,则需严防偷工减料的问题,可是,百姓要住房,更要安全住房。如内蒙古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大部分新楼房成“墙脆脆”,让原本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闹心工程”。同时,南京、武汉、杭州、广州、深圳等市都出现过保障房质量问题。有个别地方甚至以“没收违建”来“拉郎凑数”……这些事件,无疑加重了社会各界对保障房质量的不信任感。
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要求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时间已逼上梁山,很多地方的保障房建设还在云里雾里,可是,有的为了保全乌纱帽,有的为了提升政绩,于是乎为完成指标而应付指标,玩弄一下数字概念,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所以,一些歪心思、坏点子、馊主意等应运而生以应付交差。随之出现了诸如被“骗购”、“福利房”和质量差三大乱象之外的“充数房”、“数字房”、“注水房”、“豆腐房”、“违建房”、“劣质房”等。
诚然,“十二五”甚至未来很长时期,保障房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民生工程,落实百姓保障房“居者有其屋”,提高保障房质量水平,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百姓对“保障”的感受,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容不得半点马虎。政府保障应具有“普惠性”和“兼济性”,本意是让所有无房者都因此“居者有其屋”。如果说,保障房无法让人百姓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和“保全”,其心系民生深刻内涵和服务民生之精髓便失去了原本意义。
故而,保障房不仅要起到保障百姓居住条件的需求,更要让百姓居住得放心、安心和舒心。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