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毛开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在“公平”

2012年08月27日 13: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历时8年的争议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今年10月推出。据悉,国家发改委已经完成《方案》初稿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深入征求部级以上官员对《方案》的意见。(8月27日《经济参考报》)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幸福感的逐步增强,人们不仇富、不仇官,仇的是不公平。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在公平,离开了公平,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将失去改革的意义。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不是危言耸听。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11年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数据很枯燥,但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举个例子:同在一个企业,老总拿的是百万年薪,员工每月工资仅一两千元,一年一两万元。老总责任重大,事关企业发展和生死存亡,多拿一点工资无可厚非;但是,两者工资相差50倍、100倍,甚至更多,这个差距也太大了吧。

    群众啥都不怕,就怕不公平。有了公平,一切好说好商量;没有公平,不和谐因素必然暴露无遗。正因如此,群众对从2004年就启动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充满期待。据透露,《方案》共涉及十大问题,包括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工资正常增长和最低工资标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分享制度等等。每一个问题必须体现公平,否则无异于一纸空文。

    分配不公危害极大,小而言之,影响单位和睦;大而言之,危及国家发展。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个环节的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到公平。当然,公平是相对的,是有一个幅度的,这个幅度在什么范围内最合适,但愿《方案》能够满足群众追求相对公平的愿望。 

    收入分配要实现公平,必须敢于正视制度弊病,破除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从制度上遏制权力寻租、垄断经营和官商勾结等行为,构建合理的约束、保障机制,这样才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毛开云)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收入分配改革出路在构建约束、保障机制

 

相关评论:

 

对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公民期待


收入分配改革是新的“平均”吗


收入分配改革关乎发展大计

(责任编辑:武晓娟)

閸掑棔闊╅崚甯窗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