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声称将取消经济适用房,并代之以公共租赁房。对此,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8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上表示,1985年全国房屋普查时,居民房屋自有率只有17%,而现在已上升到89%,比欧美发达国家都要高。保障房是租还是售、经适房是否要取消等,应从各地实际出发,把握“三合”原则:合适、合理与合规。(8月30日新华网)
“听”得出来,居民房屋自有率高达89%,比欧美发达国家都要高——顾副会长说到此处,很是充满自豪感的。这意味着近9成的居民都有房屋且还是自有,不说可以傲视全球,起码有了炫耀的资本。然而恕我直言,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话题。
经适房的存废之争,是近年来保障房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的保障房建设,曾一度以经适房为主,近年来则又将公租房确定为重点。保障房是租好,还是售好,业内莫衷一是。此番顾副会长提出了“三合”原则,倒也不无可行。问题在于他说的居民房屋自有率。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尽管是研究房地产的,但这个“好看”的数据从何而来?如果只有一个枯燥的数字却没有相关的信息作支撑,显然不足为信。如果听风是雨,是从什么地方断章取义地“引用”而来,偏要当成自家的“研究”成果津津乐道,恐怕只能是自娱自乐而已。要知道,一说统计住房空置率、个税按家庭计征之类,就遭遇信息不联网,技术不支撑等困难,怎么一到房屋普查、尤其是调查统计居民房屋自有率时就“灵”了?
即使“比欧美发达国家都要高”,可它又能说明什么?房屋自有率高低,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住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好坏的惟一标准。发达国家的低住房自有率,不是由于买不起房或者住房保障体系的欠缺造成的。相反,来自于住房保障体系成熟而周全。而且欧美人历来有经常迁徙和异地就业的习惯。由此,买房往往成了阻挡个人发展机遇的“绊脚石”,与其自己买房,不如租赁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国有房”———用更小的成本来解决住的问题,住房自有率自然也就偏低。正是由于人家住房保障体系的健全、房价的平稳以及较低的房价收入比,使得国民在解决居住问题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国内居民房屋自有率到底高在哪里?可以承认,不管是否达到89%,国内居民房屋自有率比较高甚至比欧美发达国家都要高,是事实。关键在于,尽管自有率高,但住房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价格因素限制了房产市场的发展,应该看到增加住房供给、改善居住环境、房价与收入比合理仍任重道远。
一些专家、学者耐不住寂寞,或者出于既得利益考量,出来叽叽喳喳倒也罢了。怕就怕决策部门也偏听偏信,甚至错把鸡毛当令箭,致而做出一些脱离实际,结果误伤“居民”的决策。“房价远未回归合理”,这是温家宝总理讲的。居有其屋,对好多居民而言,还是个遥远的梦想。既然如此,“居民房屋自有率高于欧美”实在不足炫耀!(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