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托”里的教育贫困

2012年08月02日 07:10   来源:钱江晚报   洪信良

  广东东莞阳光二小今年一年级一下子扩招到7个班,因资源供给不足,只能解决部分新生“午托”,校方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摇号决定学生可否参加午托,没摇到号的学生家长只能大中午接孩子回家午餐和午休。

  有家长说,摇号确定学生可否在校午托,并不是公平的做法,很难让人接受。这话让人乍听之下不由一愣,摇号择校、摇号上牌,不是像小时候玩的抓阄游戏,是最公平的呀,怎么就不公平了?细想一下,还真有点不公平。

  比如,路相对较近的可在校午托,路相对较远的却不能在校午托,这是一种不公平。又比如,别的公办学校学生大多可在校午托,阳光二小的摇号再“阳光”,400余名新生中只有150余名学生能在校午托,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真要追究一下“摇号”的话,那肯定意味着资源稀缺与资源分配不均。摇号择校,是因为优质学校太少;摇号上牌,是因为道路资源跟不上城市化步伐。也就是说,摇号多半是一个怪胎,它很可能是以表面形式上的“公平”掩盖了深层分配的“不公平”。就本质而言,无论是摇号还是尽可能按学生家庭实际安排“午托位”,都跟庄子笔下的狙公因为粮食匮乏,要限制猴子们吃橡实的数量,忽悠猴子由朝三暮四变为朝四暮三,是差不多的。资源数量不变,选项再多,分配形式再公平,也是白搭。

  不必深责几乎所有的社会午托机构都是无证无照经营,在居民楼也好,在综合商住楼也好,设备设施简陋也罢,缺乏消防与食品安全保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也罢,就像一些公交极不便利的社区,“黑车”屡禁不止,家长对“黑午托”需求的存在,意味着政府福利的照应不周。

  东莞南城宣传办相关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午饭、 午休服务并不是公办学校的义务”,言下之意似乎是,该服务只能满足一部分需求是无可指责的。真是让人无比心酸,喊了多少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而现实情况每每是,政府大楼不能不气派,形象工程不能不下血本,“三公消费”可以一笔糊涂账,但从1993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这个目标一直未能实现。大河有水说明小河是满的,教育这大河若缺水,贫困地区学生的午餐没营养、发达地区学生的午托没保障,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摇号是公平,但公益事业没保障却很不公平。据说今年的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有望实现,不管怎么说这是个让人欢欣鼓舞的消息,只是希望它更多地向幼、小、中的基础教育倾斜,而不是给“产业化”与假“芯”之类添薪加火。学校有对未成年人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午托”即便不是“公办学校的义务”,也应该是地方政府落实民生工程的责任,再怎么说,让老百姓为了子女的教育入学前愁名额、入学后愁床铺,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