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以来的雷雨天刚开始收敛,高温炎热又再抬头。8日白天广东省大部分市县虽出现了分散(雷)阵雨,粤西部分地区还有强降水,但全省已有4市县最高气温超35℃,连州录得全省最高35.6℃,其余市县最高气温在31℃—34℃之间。
高温当前,“高温关怀”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留意一些媒体相关报道,听听市民的心声,我发现,人们讨论的都是城市需要“高温关怀”这个问题——面对高温,城市的公共应急机制如何正常运转?有人建议,在车站等人流密集地区,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疏散与分流通道;空调病、中暑、急性肠炎一类急诊人数可能会增多,医院要推出相应服务举措;一旦出现局部停水、停电现象,相关部门也要想办法将其对市民生活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提高公共服务的抗高温能力,才能给城市生活“降温”,彰显城市的“高温关怀”。
在高温的日子里,我有时很羡慕城市,高温作业人员能获得高温补贴。在有些城市,甚至非高温作业人员也可获得高温补贴。诚然,城市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补丁”,可是,在我们农村呢?“高温关怀”仅是农民从电视、广播里听来的一个词语罢了,很少有人去讨论如何给农民“降温”的问题。事实上,农民就常常在高温下从事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不是吗?烈日炙烤下,他们还在田野里劳作,他们的防晒工具简单,而且因为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以致常常不幸中暑;而在家里休息的农民,降温的工具往往就只有风扇,可是农村又常常断电;农村青少年为避暑,总爱到江、河、水库去“野泳”,这样一来,又容易导致溺亡事件,令人扼腕痛惜。
夏日炎炎,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降温现状更为尴尬,农村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补丁”更多。我认为,有关部门应指导农民如何进行高温下的防护,提醒他们下田作业时要考虑高温因素;同时,应该保障农村的用电需求,让农民能得到及时的“降温”;还应该组织卫生部门及时向农民讲解消暑知识、保健常识,引导他们告别“野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农民也感受到“高温关怀”。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