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日前透露,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推迟退休年龄,尽管这并非新鲜话题,但由于出自权威部门之口,更由于直接关涉国民的切身利益,还是引发热议。在纷纷扰扰中,有一种声音似乎显得别致而高亢,“让我们从容迎接推迟退休的时代”。
对不起,延长退休年龄,我无法从容。我相信持此观点的人还有不少,比如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余胜海称,“我今年48岁,交到65岁还需交17年,还至少交费12万元,目前已累计交费28万元,共计40万元,活到80岁才领回本钱!”高级经济师陈林清认为,“延迟领养老金年龄政策不符合国情,中国目前并不具备欧美高福利条件,不应再让国人耳顺之年还疲于讨生活而不能安享晚年。”网友林先生称,“我前两年就失业了,现在每个月还要缴养老和医疗参保费,本来再熬几年就可以领退休金了,如果延迟退休,那岂不是还要再苦等下去!”
如果说这几人属于个体代表,那么人民网对此话题的调查更值得关注。截至6月6日23时,共有11478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74.5%的网友表示反对,而表示支持的只有12.4%。
但耐人寻味的是,日前媒体报道,中国劳动学会薪酬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表示,“此前有关部门对上海试点进行的调查显示,至少有7成多的涉及人员赞成试点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7成人赞成,仿佛说明延长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而这和人民网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该信谁的?或者说谁的更可信?
调查结果的不一,给决策部门出了一道难题,即决策部门该如何采集和采纳民意?由此也提醒决策部门应该慎重再慎重。据悉,如果在全国实行弹性退休,每年可能涉及上千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与千家万户的利益、权益息息相关。决策部门在决策前应该广征民意,让民意充分表达、博弈。
事实上,去年10月,人社部发言人尹成基已表示,会根据中国的人口、就业状况、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全面、慎重、积极地研究退休年龄政策问题”。今年1月,尹成基再次表示,“对这样的一个政策国家是非常慎重的。如果要实施这样的政策,也应该进行深入论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逐步达成社会共识......”但截止到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相关部门公开征求民意,而具体论证情况,公众也一无所知。
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公开、审慎,并且让公众参与,如此方能权威、科学,符合民意。但不少教训告诉我们,以往有的公共决策,缺少充分的公众参与,由少数人、少数部门制定,往往经不起推敲,不孚民意,有的公共政策甚至成了部门利益化的体现。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公共政策朝令夕改,有的虽强行实施,却引发民怨。
期待“延长退休年龄”能够成为公共决策的范本。
相关评论:
延迟退休年龄,要弹性也要自愿
是否“推迟退休”需要广纳民意
对延迟退休当采取审慎态度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