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答复网友时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6月6日《京华时报》)
2010年10月1日,上海出台《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曾引发社会舆论的担忧。延长退休年龄,原因在于老龄化冲击,养老金给付压力日趋沉重。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5%,其赡养比已达到11.6%,即每100名劳动人口要负担11.6名老年人。如延迟退休,本该拿养老金的人不仅不拿钱,还要继续缴纳养老金,这样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可见,延迟退休不啻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一剂良药。
虽说,多数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养老金不足普遍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办法终究因为缺少科学性、合理性而普遍遭到了社会舆论的非议,尤其是遭到了平民阶层的强烈反对。就国内而言,反对声同样很多。持反对者多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多是一线职工,或者是自谋职业者。他们不是担忧本该退休的年龄仍要继续工作会使自己身心交瘁,就是害怕自己维持生活尚且艰难,还要因为延迟退休续交若干年养老保险金而变得更不堪重负,尤其是老弱病残者,甚至担心自己活不到领取养老金的那一天,你说延迟退休怎能不让他们心里添堵?
延迟退休是社会敏感问题,也是与广大百姓休戚相关的民生问题。从以往来看,延长退休年龄往往是某些身体健康、职位较高、收入较高的人,不愿意按规定时间退休;与此同时,一些低收入群体,则希望尽快退休,因此两个群体的诉求产生了冲突。但这些赞成与反对者终究都是站在自己个人的立场,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认识问题,未免偏颇。
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社会养老金的支付也将越来越多,原先设计的养老金制度有一定缺口,形成了“放水的少,用水的多”的局面,未来的养老金将会出现巨大缺口,从这个角度讲,延迟退休迫在眉睫。”但当前,对于延迟退休,赞成者少,反对者多。面对争议,有人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搞一个折中的“弹性退休”方案,即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不变,凡是到退休年龄的,愿意退休的依然可以退休,不愿意退休的,则可以延长退休年龄若干年。
然而,这样表面上既充分考虑并发挥利用了赞成者的积极因素,又尽最大可能保护了反对者的利益的“弹性退休制”,并非十全十美。因为,“弹性退休制”极易成为某些掌握社会资源者利益输送的载体。由于用人单位希望拥有能力的人留任,作为个人,通常也是工作岗位优越更希望延长工作时间,因此如果采用弹性退休制,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收入差距。由此可见,延迟退休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切不可粗心大意,更不能操之过急。如何审时度势客观公允地认识问题,深入细致地思考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