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张沛灏: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能否全国推广?

2012年04月29日 06: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日前颁布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办法(试行)》。办法规定,因工程建设期内违反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即使发生单位转让、分立与合并,个人工作调动与退休,仍依法追究责任。(4月28日《北京日报》)。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据有关资料介绍,工程静态总投资就有400多亿元。这样大的工程,没有极端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难以保证一流的工程质量的。因此,对南水北调工程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是一个很实际、很有效的办法。只有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才能让那些偷工减料者,让那些贪污受贿者不敢轻举妄动,让那些敷衍了事者兢兢业业,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才能使南水北调工程恩泽子孙万代!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所以,应该为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大声叫好!

    常言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应该是对每一项工程最起码的要求,也应该是每一个从事工程活动的规划者、设计者、施工者、监理者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工程质量直接决定工程效益、工程寿命,而每一项工程耗费的都是纳税人的钱,都关系着千百万人的生活、发展。工程质量好,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造福于民;工程质量差,不仅浪费钱财,甚至还会成为“定时炸弹”,威胁、危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近些年,在每一次的自然灾害中,都有一些本应发挥抗御灾难、保护生命作用的工程,却因为是“一次性”工程、“豆腐渣”工程、“水货”工程,给国家和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二次伤害。血淋淋的事实,惨痛的教训总让人不胜唏嘘!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个别工程的规划者、设计者、施工者、监理者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缺乏起码的责任意识,不是以“极端负责任”的态度从事工作,而是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是死人系活彩腰带——哄亡人过界。甚至还有人把工程当成“唐僧肉”,想趁机咬一口,想方设法偷工减料,绞尽脑汁贪污受贿。而我们的一些管理制度“临时性”太强,缺乏长期效应,不能终身制约——只要当时验收过关,就万事大吉,此后出现质量问题,又是国家掏钱返工、维修。制度缺乏相应的震慑力,让一些胆大妄为的人肆无忌惮。

    现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出台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办法(试行)》,就等于是给那些没有责任意识、敢于胆大妄为的人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让他们在工程活动中不得不小心谨慎,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就等于是给工程质量上了一道有力的保险。

    笔者希望这个办法能够在全国推广,对所有的工程都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以最大的努力,把中国工程质量的隐患降到最低限度,让每项工程都成为民心工程、一流工程,都能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张沛灏)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南水北调将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

 

相关评论:

 

以终身追究制倒逼敬畏民意


“质量终身责任”应覆盖所有建设行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