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终身追究制倒逼敬畏民意

2012年03月05日 15:51   来源:东方网   梁江涛

  “政绩观扭曲了,干部考核以GDP为主要指标,导致‘建也GDP,扒也GDP’。”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李竟先表示,针对当前面子工程不断,将提交提案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对领导干部决策终身追究责任,以遏止“败家工程”。(3月3日《新快报》)

  建立决策终身追究制,这个建议针砭时弊,非常及时。对劳民伤财的“败家工程”,民众一点也不陌生,都要审丑疲劳了。有谚云:“领导一动,河工重弄”、“手一挥,推推推;脚一跺,拆拆拆”,说的就是某些领导“为官一任,作贱一方”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凡这类工程都是大手笔,一旦铺了摊子,就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击鼓传花”,新官不理旧政,时过境迁,出了问题,很难问责。

  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规划师刘太格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非常形象的说:“有些地方是直接做勋章,不管衣服,勋章乱挂”。近年来,大连的海景别墅、南昌的四星级酒店、福建投资千万的小学、“拆楼扒桥”天价投资的高铁建设……“短命工程”、“烧钱工程”、“胡子工程”以及“豆腐渣工程”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有的是政府大搞形象工程的产物,有的是拆迁卖地的利益驱使,有的是规划短视导致,几乎都是官员追求“政绩快餐”留下的一地鸡毛。其出现的频次之高、造成的浪费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对此,有一些地方政府出台办法提及“工程终身责任制”,但一是专门重点工程质量的,提出不因有关当事人工作单位或者职务变动、退休或者退职等原因而免除责任;二是针对所有对工程质量负有责任的人员,既包括决策监管者,又包括设计施工人员。众所周知,大凡基础建设项目,最为核心的人物就是握有最终决策权的主要领导,如果事后工程出了问题,甚至是若干年后出了质量问题,领导早就拍屁股走人了,没人担当初决策之责,就不会有切肤之痛,败家工程还会N次重复。因此,直接指向领导决策的终身追究制,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

  新加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法令具有法律效力,细致有章可循。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土地征用法和租金限制法,就是防范政府在翻新、扩建时无度增加建设成本。新加坡之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能坚守功能分工、发展密度、高度控制、后退线等底线,就是法令严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有关官员与参与者问责严厉。这值得借鉴。我国要建立领导决策终身追究制,关键在于确立项目效绩审计与后评价制度。在事后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全过程进行全程审计和系统评价,厘清决策和相关各方责任。明确不管当初决策人职务是否变动、是否在职,都要承担审计与评价结果所示的相应行政责任。因决策失误导致浪费国家和社会巨额财富的行为,必须进行责任追溯与惩戒,直至追究刑责。当然,终身追究制只是事后监督,只有让领导形成敬畏民意的习惯,科学决策、公开决策和民主决策,才能从源头上防范领导干部的决策失误,才能终结“败家工程”之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