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9万多保健品成“遗产” 纷乱的市场谁来管

2012年04月28日 06: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家住南京天山路上年过九旬的张老先生过世后,他的家人发现老人生前被两家保健品公司推销了共计价值十余万元的保健品,在其过世后还留有91771元的保健品寄存单。张老先生的儿媳称,这些保健品老人要再吃十多年才能吃完。老人的家人向保健品公司讨回62000余元。(4月26日《扬子晚报》)

    一人买下10余万元的保健品,到其离开人世时还尚存9万多元保健品寄存单作为“遗产”。单从买卖行为来看,这件事你情我愿,没有什么可以追问的地方。

    但是,如果站在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可能结果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必须引起社会关注的一个事实是,近年来,老人成为了受“保健品风暴”冲击最大的群体。表面上看,是老人们对生命的恋恋不舍造成了“保健品风暴”的肆虐;而从更深的层次分析,这其实是我国保健品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保健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起,就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从健康到美容,从健体到改善内循环,从内部到外部,从女性到男性,从老人到孩子,从广告到营销……只要是与人有关系的,只要是能够炒作的概念,只要是能够运用的手段,几乎都被用到了极致。

    也正是因为如此,保健品逐渐成为了媒体最主要的广告收入来源之一,也成为了传销等非法营销活动中的主要产品。围绕保健品的各种故事、神话、传说、笑话也是层出不穷,如三株口服液,不仅创造了中国保健品的神话,也是中国保健品的笑话。

    用纷乱来形容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实在一点也不为过。

    市场的纷乱,不仅让消费者大受其害,也让真正的保健品失去了应有的市场。因为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被炒得热火朝天的保健品,都是科技含量不高,或者根本就不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更有甚者,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如按期不断升温的“螺旋藻风波”就是其中一例。

    保健品市场呈现如此混乱的状态,当然与企业过度追求利益、消费者盲目跟风、媒体责任心缺失有关,但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失控也难辞其咎。

    以南京这位老人购买10多万元保健品,至死还有9万多元寄存单为例,两家保健品公司究竟是通过什么手段向老人推销了这么多的保健品呢?在向张老先生等老人推销保健品时,保健品公司有没有夸大保健功能来欺骗消费者,甚至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呢?

    要知道,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夸大保健品的功能疗效、欺骗和坑害消费者,是要受到严肃处理和严厉处罚的,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还要进一步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那么,对这两家公司的推销行为,有关方面有没有进行过调查和处理呢?这笔交易真的只是“你情我愿”那么简单吗?

    必须注意的是,当下社会里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还处于启蒙和感性阶段,特别是老人。在他们对保健品的功能和疗效根本不具有足够辨别力的情况下,更需要保健品市场的健康与有序,通过市场监督和管理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一位老人能够一下子买这么多保健品,显然是监管失控、监管完全没有保障的结果。

    类似问题,在其他产品市场上同样存在。近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问题胶囊”事件,也是监管完全失控的表现。

    由此可见,保健品市场的混乱,更多的还在于监管的混乱、监管部门的不负责任。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要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落实监管者的责任。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需要监管,对市场需要监管,对消费者也要进行引导和保护。(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人没了,为什么保健品还没吃完


保健品成“遗产”并非一个老人的悲哀

 

9万元保健品里有老人寂寞的眼神

(责任编辑:白羽)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