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股市场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市为目的的习惯,与长期以来上市荣誉化、圈钱惯例化、股东约束弱化密切相关。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向上市公司阿里巴巴B2B提出私有化要约。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阿里巴巴私有化,可让我们免于承受拥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临的压力,能够制定对客户最有利的长远规划。”
无需讳言,阿里巴巴和马云在中国是具有精神魅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以至于很多地方政府和论坛都以“为何我们没有马云”为议题。而纵观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也证明,该公司虽然不是完美无缺,但基本能够较为完美地诠释企业发展的诉求真谛。仅就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言,融资绝不仅仅是为了圈钱,更重要的是以投资者长期利益为导向,如果上市公司的身份与这一利益导向发生冲突,那么就应该放弃上市,甚至选择退出资本市场,成为一家私人企业。
以阿里巴巴的市场业务发展观察,既有的阿里巴巴B2B的上市公司其实遇到了发展瓶颈,以2011年年报看,整体上市公司的发展增速已经有所减缓。按照马云自己的说法,长期以来阿里巴巴B2B用自己的收益养活着诸如支付宝和淘宝的业务,而今天这个“泥腿子”大哥或许要休息休息了。
事实上,企业实现上市、成为一家公众公司绝不仅仅意味着能够合法地在证券市场融资圈钱,更意味着需要对更广大的社会投资公众承担其应尽的企业责任。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很多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所不具备的基本企业精神。如果仅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待企业的上市行为,这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更不应该成为圈钱的手段。
因为一家企业上市融资意味着股权被公众股东稀释,如果融资资金无法带来超额的回报,就意味着新股东利益会受到损失,上市公司股价就会下跌,同时新股东也会透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机制对公司管理层实施压力。所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必须要考虑能否给予新股东足够的利益回报,否则公众股权的让渡必然会带来较为严峻的市场压力。而从外部约束的角度看,如果公司自己的经营收益的回报率很高,上市就意味着新进入股东也可以享受到利益分红,这对既有股东来说同样会是损失。所以,选择是否要上市,应该权衡这两方面利弊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把上市视为是一种荣誉,或者是合理合法圈钱的资格而已。
当然,国内A股市场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市为目的的习惯,与长期以来上市荣誉化、圈钱惯例化、股东约束弱化密切相关。如果上市意味着是企业的压力、是发展的起点,那么国内企业对于上市与否的问题也才能够更加审慎。也正因此,其实很多国际知名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比如宜家、沃尔玛。这些知名盈利大企业之所以拒绝上市,本质上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创富能力与人分享。以此而言,怎能去高看那些急吼吼等着排队上市的国内企业呢?
相关评论:
阿里巴巴们可能会变成"四十大盗"?
阿里巴巴“退市”为何让人惊讶
你会是下一个阿里巴巴吗?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