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西南边疆山区的德保县,穷得太久了。这个老少边山穷的特困县,共有12个乡(镇)49个贫困村被列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持贫困对象;按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线测算,截至2011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共有19.8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2.4%。
扶贫攻坚是第一民生,等不起、慢不得。我常常思索:德保为什么穷?穷在哪里?如何脱穷?德保穷,穷在自然条件差,山区农村路电难通;德保穷,穷在没有产业促农增收;德保穷,穷在农民致富本领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弱。
其实,与我们面临同样问题的地方全国还有很多。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不仅要解决应急之需,更要消除贫困之根。光输血,输不来真富裕;等靠要,要不来真发展。要治“穷病”,先找“病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才能挖断“穷根”,摘掉“穷帽”。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致富就是句空话。消除贫困,必须抓好产业,要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实施区域连片开发,打造一批产业扶贫亮点,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良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贫困地区资金有限,好钢必须要用在刀刃上。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饮水、道路、电力、基本农田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上,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真扶贫、扶真贫”,对深度贫困群体进行重点扶持,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消除“死角”和“盲点”。
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脱贫的主体是农户,贫困地区必须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劳动力培训,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普及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不断增强贫困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强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致富。
只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业带动、农户自强,相信“穷山”一定会变“金山”。
相关评论:
国家扶贫标准大幅提高体现社会进步
羊城晚报:从“庆祝入贫”中应反思扶贫政策
扶贫标准提高说明了什么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