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再死”对生命的冷漠令人胆寒

2011年02月27日 07:13   来源:红网   许薇

  广东汕头市一位李姓内科医生的微博上出现了以第一人称讲述的与濒死患者的故事。其中有例如“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等字眼。微博上还张贴病历,将病人宣布临床死亡称为“亮点”、“今晚可以睡个好觉”……这些内容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引起疯狂的传播。23日,医院宣布已经停止了该医生的处方权。(2月24日《广州日报》)

  平心而论,这则发表微博上的侃言侃语,主要还是一种深夜当班之际、倦怠又无可逃避的个人情绪的抒发。但是,这能成为号称“白衣天使”的医护工作者逃脱医德指斥的理由吗?显然不能。因为,其视死亡为“亮点”,祈祷患者能见“机”而死,以方便自己“睡觉”、“出游”,不管其内里情由如何,都暴露出缺乏起码的职业素养,以及对他人生命的极度冷漠。这堪称没有“人味”!

  医德沦丧,已成为当下频遭诟病的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之一。诸如媒体报道过的某南京医生忙于网上偷菜,而致婴儿延误抢救时机死亡;深圳助产士因嫌红包给的少,“顺手”给孕妇“割了痔疮”等。在这些“衣虽白、心早黑”的人眼里,患者只是一介孱弱者、求救者,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但难以焕发出一丁点的同情,恰可作为换取私利的“质押”之物,不乖顺“看事”,就会对其冷言呵斥、草率诊治。就更不用说整个行业内医患矛盾空前尖锐,看病难、看病贵、收回扣等体制性痼疾了。这起波澜,仅是发生于个别医护人员的一个偶发案例,但是群体性医德沦落,永远不能作为个人“顺坡下驴”,丧失职业和做人双重底线的借口。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同样不乏林巧稚、钟南山、吴登云等先进典型,德艺双馨的他们永远葆有着令人仰视的职业操守和崇高气息,足以作为后学者的道德标高。

  “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医德不存,则“仁术”就会变成“狠招”;良知阙如,则“父母心”就会变成“虎狼心”。在美国、加拿大等国,一旦医护人员操行瑕疵被公众告发、查实,将被终身禁医,直至遭受法律进一步的惩处。反观我们,批评、警告、不疼不痒的停职反省,对于麻木、失血灵魂的救赎显然难以起到真正的效用。现在,院方对此事“高度重视”,成立了调查组,对该医生严厉批评并调离了临床岗位。这一个案处理式,让人嗅出“板子高高,轻轻落下”的浓重味道,而“下班再死”作为一个公共事件,能否据此引发一场行业内的内省、反思,不容乐观。肇事者李医生在微博中曾说,“测试人品的时刻了”,事实证明她没能过关,而测试人品、拷问医德的考试,随时随地都在进行!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