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建档”的联想

2010年08月24日 09:40   来源:解放日报   易为水
    最近,一些城市卫生系统将医德考评工作纳入医院管理体系,建立以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医德档案管理机制。档案不仅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还与分配绩效考核、个人年度考核、岗位聘用、各类奖惩、晋升挂钩。同时,设立医德考评“一票否决”制,如发生收受“红包”、商业贿赂等行风问题,医务人员将被取消当年评优、竞聘资格,或给予缓聘、解职、待聘等处理。

    给医生建立医德档案,从中自折射出医德的重要。医德,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品德”,乃是医生的灵魂。医德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术的高低,因为医德是医术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尚的医德,为医者再如何努力,其医术永远达不到极致。整形外科博士陈焕然说:“无论是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是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心情。”病人的好心情哪里来?靠医生,靠护士,归根到底靠医护人员的医德。想起北京军区总医院华益慰同志, 50多年来始终在细节上为病人考虑,给病人检查时总是翘着兰花指,因为小手指头最凉;他给病人看病时,总要了解病以外的细节,力求从根本上治好病;他总是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尽量让病人少花钱……他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告诉我们:才是德的依靠,德是才的升华。

    吴阶平先生说过:“病人对我们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时刻都面临着辨证与辨病的挑战。因此,诊治过程中一刻都不能忽视思考。”注重思考,接受“辨证与辨病的挑战”,要求每个医生必须提升医德标准。裘法祖是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和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常说:“一个医生的医术有高低之分,但是医德必须是高标准的。”他的学生吴孟超院士曾见过这样一幕:裘法祖先生趴在病床边观察病人的小便流量。医德实践上的言行一致,自是诠释了裘法祖先生善于思考、战胜挑战的真谛。

    且不说一些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的问题,单就不少医患纠纷而言,人们质疑和指责的并不是医疗技术,而是医生的道德准则。医德何以这般受社会关注?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患者,是因为“在医生身上寄予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希冀,是人类悲悯情怀的信仰所在。”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私德犹如内衣,脏不脏自己明白;声誉犹如外套,美不美由人评定。”对医生而言,私德藏于内心,自然,“脏不脏”只有其自己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假若私德是脏的,也必然会影响和传染给医德,医德脏了,那么必然会在医患关系的冲突中显现出来,进而是影响其声誉。高尚的医德,固然靠医生自我的内化实践、修炼提升,同时也靠外部的监督。失去监督,医德很难保证圣洁。监督的形式和手段很多,给医生建立医德档案,当是一个极其生动的载体。建立医德档案,实际上就是融进了患者的监督、医护人员之间的监督、医院的监督、社会的监督。而一旦与考核奖惩挂钩,则更能“成为激励医务人员增强责任心和职业精神的有效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医德档案,既是依据也是导向,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医院建立医德档案,无论对于卫生系统还是广大患者,这都该是一桩好事、实事。只是,好事要办好,实事要办实。必须在动真格抓执行、强措施促落实上下功夫,并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