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组的“保管”论是忽悠大众

2010年07月02日 14:11   来源:光明网   于文龙

  6月,咸阳曝出官员私分价值四千万文物事件。30日,联合调查组组长称被私分文物中,大多数已经找到下落,目前只有不到10幅未收回。同时,他表示此事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造成文物外借,或被书展工作人员“保管”在个人家中,不存在所谓“被私分”的情况。(《环球时报》7月1日)

  于右任先生被认为是现代学术成就最高的书法宗师,被誉为当代“中国草圣、书圣”。他的草书被人评价是:“融会四体之妙,博采众家之长,达到了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境地。将他的作品是为瑰宝。”因此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可以认为是无价之宝。

  货币的价值可以随着经济发展的程度,贬值或者增值,而文物却永远都不会贬值,正是因为它们比较稀少,又出自名家的手笔,它的价值只会随着年代的久远而增值,在经济层面上,纸币、股票、黄金都没有文物的价值稳定。没有一个人不爱钱的,但是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总是有一些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成为金钱的奴隶。俗话说:“防外贼易,防家贼难,最可恶的就是那种做贼的喊抓贼。”经过多年风雨的洗礼沧桑巨变,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每年仍然会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将我国的文物贩运到国外,市场上也存在许多仿制品或赝品,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是许多古玩爱好者深受其害。

  文物“保存”在工作人员的家中,不存在所谓的“被私分”的情况,这也他低估广大老百姓的智商了,我有点感觉说这话的人实在“侮辱”我们。这就像有一个人偷了邻居的自行车,被邻居发现后,他说我是把你家的自行车放在我这曝光两天,你认为他跟别人这么解释,有人相信他吗?这跟掩耳盗铃的故事中的那个人有什么区别,完全是无稽之谈。该组长的演技实在是太拙劣。对此很多网友对该组长的“保管论”提出了质疑,一位网友说:“1、是谁拥有把重要的国家文物借给个人的权利,有谁的授权? 2、都有哪些人借了?他们当时担任什么职务? 3、文物从1986年捐献后,这些借文物者是何时借的,4、收回的文物有没有遭到污染或损坏。 5、收回的文物有没有经权威专家组鉴定为原件,6、如果记者不曾报道这次事件,他们打算什么时候归还文物。”如果该调查组靠这种想用这种滑稽的言语来另老百姓信服的话,那只能说是玩火自焚,只能用“无耻”二字来形容。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 每一件文物不仅有他的经济价值,还有他的精神文化价值,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历史前进的脚印,背后都是一个朝代的见证,很多文物都是无价之宝,生活用品坏了,我们可以再造一个或者买一个,而文物损毁是不可能在被创造出来的,即使想用金钱也买不到,保护好珍贵的文物是我们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文化与精神财富,。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