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绝非“官本位”社会

2010年06月30日 13:52   来源:光明网   薛克智

  笔者从6月26日《南方都市报》获悉,原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主动请辞,日前以教授的新身份就任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该研究院在学界和企业界拥有深厚的资源。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王振耀强调去职属于自愿,并非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因为对官场心生倦意。他将民间的认可当作荣誉,自认属于大众和社会,感激社会将他挖了出来。他希望用过去的从政经验,弥补公益慈善的缺陷,并促进它的结构性调整。

  按理说,从现代社会的本来要求而言,置身官场内外的人都是平等的公民,都应该用公民行动改良社会。或许,在不少人那里,这近乎痴人说梦。

  在我看来,公民社会绝非“官本位”的社会。陈腐、僵化的官僚体制实乃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则尤具特色,而破解的任务格外沉重而紧迫。我们这个“官本位”意识浓厚的社会,虽经历了多年的现代化洗礼,但公民社会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官僚体制及其官僚主义意识并未得到有效消解——这尤其令人焦虑。环顾周围,可谓遍地官员到处跑,“官民比例”严重失衡,不少单位、部门的行政级别还在不断提升,衮衮诸公的官阶“水涨船高”。官多事多,劳民伤财,争风吃醋,纠结不断。过去,说某某混成了县太爷,衣锦还乡,那是风光无限的!现在,如若有哪位擢升到县处级官位的头头还乡摆谱,则未免贻笑大方,兴许能忽悠一下足不出户、见识短浅的乡人吧。

  我们经常告诫大小官员,权力是姓“公”的,只能用来为公众服务,不是给个人装潢门面、攫取私利的。但人家一朝权在握,便把令来行。我说了不算,让我当官干什么。满脑子是权术,被卑劣的私欲驱使着,对上阿谀奉承,对下颐指气使,败坏了官风和民风!

  在一些地方,政府治理无方,推动发展的能力很差,令人狐疑其是否步入黔驴技穷之困境,乱卖地、乱收费、乱借债的本事倒是不乏,明明是濒临财政危机,但依然垂涎奢靡的败家子作派,不学好。权力制衡软弱,坏处是大大的。

  笔者注意到,最近逝世的葡萄牙大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若泽?萨拉马戈曾指出,共产党员就是“有批判力的公民”;“包括作家在内的当今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成为评论员,无论现在、过去还是将来都是如此,是把矛头对准其所置身的时代的评论员,原因是,尽管今天的年代可能是最好的年代,但总是有必要以批判的方式看待之。”(6月23日《中华读书报》)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能以自己的优良品格身体力行,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做好社会的清道夫,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还应指出,我国官本位的意识是泛化的。王振耀的心结未必彻底改变,他还是带“长”字的头头。其具有横跨体制内外的诸多优势(包括人脉资源、民间资本和学术见识),让我看到了权力的特殊力量。可以这么说,当特权被消解,公民权利充分张扬,我们才真的离公民社会近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