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新年伊始察农情问农事的信号意义

2010年01月04日 08:23   来源:红网   高福生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1月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地处华北平原的三河市农村,走进蔬菜大棚,走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走进普通农户家中,察农情、问农事、讲政策、谈发展,同基层干部群众共商做好“三农”工作大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1月3日《广州日报》)

    在笔者的印象中,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系“三农”,深入百姓家中“查粮仓、看水窖、摸土炕”,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此次,日理万机的总书记在一元复始的第一天,即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广袤而生机勃勃的农村,实地考察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给广大农民兄弟带去新年的祝福,展现的不仅仅是人民领袖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民同乐的亲民胸怀,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释放了中南海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和民生为大的执政情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产量为1060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实际增长6%以上。同时,油料、园艺等作物稳定发展,畜牧业趋稳向好,渔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农垦经济和乡镇企业较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不仅为我国战胜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赢得了战略主动,也为稳定世界粮价、减轻世界粮食供应压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我们也看到,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消费所占全社会消费比重仍不到40%;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务农劳动者素质不高;农业投入缺口仍然较大……这些情况说明,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和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夯实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和城乡之间的差别,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更重要。

    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三农”问题始终关系着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全国人民奔小康,关键是农民的奔小康,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扩大农村需求。此次,总书记还亲口告诉农民,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胡锦总书记新年伊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意味深长,令人振奋。期盼各级党委和政府任何时候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落实中央支持“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高瞻远瞩,有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锁定“三农”利好政策的引导,有总书记的指挥若定,我国农业必将迎来逢勃发展的新天地,广大农民亦将伴随着农村发展稳步进入“黄金期”而得到更多的实惠。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