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批示22.9元廉租房引发的思考

2011年01月25日 08:56   来源:荆楚网   叶建明

  2010年6月,南京一贫困小学生给市长写信求住房。南京市长接信后批示只要符合条件就尽快安排廉租房。今天,这对寡母孤女搬进新居。该学生母亲说,非常感谢政府困难群众,让其享受廉租房。(2011-01-24中国广播网)

  写信给市长的小学生叫王媛,家庭特困,妈妈没有工作,靠有限的打工收入来供王媛读书和穿衣吃饭,除此,每个月还要付高达几百元的房租(一间10平方米、没有窗户的房子),实在吃力。万般无奈之下的王媛用稚嫩的手含着泪水给市长写信求住房,好在,“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市长重视批示下,南京市房改办等单位迅速行动,立刻安排王媛一家住进了22.9元每月的廉租房。

  住房困难的王媛一家在市长的批示下终于摆脱住房困扰,值得欣慰。不过,为王媛一家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容易由此引发思考:为什么上级官员的批示总是比正常的渠道与制度更容易解决问题?

  只能说明在一些时候,权还是大于法,大于制度。虽然市长大人帮助弱势群体,为民解决困难的故事值得称道、称颂,但是,于公平公正而言,通过制度解决问题要比权力批示解决问题好。王媛写信给市长解决住房成功了,这无疑会让那其他在等待中的住房困难户效仿,如果大量的求助信涌进市长的办公室,市长能忙得过来吗?能全部解决吗?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美国的类似故事。一个美国小孩的爸爸身患顽疾,他写信向总统奥巴马求助,然而,奥巴马回信时这样写道:我很遗憾我不能帮助你的父亲,但是如果医疗改革法案通过了,那么将会有很多的爸爸得到帮助。

  是奥巴马铁石心肠吗?肯定不是。奥巴马之所以这样回信是因为在他的心里,不想以权力帮助单个患病爸爸,而是想以一个好的法案、好的制度拯救众多患病爸爸。

  回到南京小学生写信的故事中,可以想象,在万般无奈写信给市长之前,王媛家应该到当地申请过廉租房,这样的特困家庭迟迟享受不到廉租房,恐怕和当地的保障房制度不完善,保障房建设力度不够有关。在一些地方,商品房开发风风火火,保障房建设慢如蜗牛,以至于“僧多粥少”,许多符合保障房的困难户只能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盼望。

  如果保障房制度完善了,如果建设了足够多的保障房,王媛还需要含着泪水给市长写信求助吗?给市长写信是无奈,得到的市长批示是意外,这样的好事恐难以复制,只有完善有力的保障房制度才能切切实实帮助众多住房困难的家庭。希望王媛写信向市长求助是个案,希望王媛的故事能触动当地官员,完善保障房制度,加快保障房建设的力度规模。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