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十二五”规划促“国强”重“民富”

2010年09月30日 13:04   来源:四川在线   倪洋军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2010年9月2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喜迎建国61周年的喜庆时刻、“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时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并为“十二五”规划确定基调,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如何开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十二五”规划,并将之上升为全党意志和共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十二五”规划的高度重视。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基本形势,明确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四个更加注重”的基本原则,确定了“五个坚持”的基本任务,并对全党同志提出了“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准确把握和决胜千里的执政伟略。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房价过高、教育不够均衡、就业压力太大、地区差异明显、贫富悬殊较大等,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因此,展望“十二五”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制定好“十二五”规划,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发展、促进发展。而发展必须突出以人为本、以民为先,让群众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管子》之《治国》篇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因而,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我国应该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尤其要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使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重视民生,实现“民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今年前五个月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达到了35470亿,比去年同期增加的8362亿,增长幅度高达30.8%。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跃居世界第二。从数字上看,我们的国家是越来越富裕了。不过在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全社会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多数非公职就业者的工资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与此同时,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公职群体和工商业者的财富迅速积累。“老板”不再吃香,“下海”几乎绝迹,公务员成为最抢手的职业,老百姓自己的收入状况却依然拮据。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长还是很明显的,但从相对数来看,在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切分中,政府、企业收入增长更明显,再加上不断上涨的物价,实际上是吞噬了老百姓的收入,相当一部分民众并没有从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获益。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

  发展经济,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国强民富才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尤其是目前在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劳动报酬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过低情况下,国富民穷造成的内需不足无法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妨碍国家进一步富强。因此,调整发展思路,转而追求以民富优先,带动国家进一步发展,正当其时,也势在必行。人民富裕使得百姓消费能力提升,消费能力提升推动社会总需求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大带动经济繁荣,经济繁荣促进国家富强。只有民富了,民众手中才会有更多的货币投向消费,使手中货币的利用效率达到更高,以此自觉地拉动内需,这个市场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在经济年均增长8%左右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加强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做好再分配工作,尤其是做好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均等化工作,改革税制,调节个人所得税等,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是有希望的。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