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矫正畸形政绩观再谈“GDP打假”

2010年06月04日 07:54   来源:燕赵晚报   毕舸

  根据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的联合部署,在全国展开统计执法大检查,处理一批顶风作假的责任人,坚决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进一步净化统计工作环境。(6月3日《扬子晚报》)

  要打击“GDP造假”,首先要厘清一个前提:为什么GDP造假之风盛行?其利益驱动力来自哪里?之前政府为了遏制一味以粗放型增长,甚至以环境污染、民众权益为代价的GDP“伪增长”,提出了绿色GDP概念。但是,为何这一更为科学理性的经济发展指标几乎夭折?国家统计局有关“允许一些地区的GDP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建议,为何在复杂现实中无法成立?

  在现有的政绩观及配套体制下,GDP增长意味着官员个人政绩的提升,以及短时期内政府财政税收的增加,这就致使“GDP恶性竞争”陷入循环泥沼中。地方为追求高GDP增长而随意引进企业,耗竭式地使用自然资源,这样的GDP指标不但不是业绩,反而是一种严重破坏。并且还会出现一种很怪的统计现象,那就是把用来维持环境质量与民众权益的代价,也被当做国民收入、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加以核算。

  政绩这个词是中性的,即把民众权益保障与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属。但是,政绩工程则是畸形政绩观的体现,大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就会出现以GDP为唯一指标的政绩考核。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表面高喊为民服务,脑子里想的和实际做的还是GDP排序,用实质上是破坏生态环境、民众权益的各种公共决策,以提高当地的所谓GDP竞争力,从而给社会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先矫正畸形政绩观,才谈得上“GDP打假”。在捆绑着官员职务升降的现行政绩考核体制下,指望官员主动放弃“GDP造假”是不可能的。建立健全政绩考核体制、改革官员政绩评价手段,由此方能对“GDP造假”加以遏制。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