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血铅中毒”才最可怕

2010年03月21日 07:15   来源:新华网   王旭东

  湖南郴州桂阳县儿童血铅中毒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悉,目前郴州市委、市政府正组织卫生部门引导村民检验血铅含量,对超标者进行营养干预或治疗。(3月20日《新京报》)

  每一起血铅事件的背后,都会涉及当地炼铅冶炼企业。2009年,陕西凤翔县“血铅事件”,造成615名儿童血铅超标。调查认定东岭冶炼公司是造成这次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成因。今年2月24日,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引发中毒事件的炼铅企业腾达公司,曾被县市两级环保局几度叫停,但仍继续生产。据该县环保局长介绍,作为贫困县,嘉禾急于发展经济,一批从周边省市淘汰的企业来到嘉禾,不作环评就开始上马生产。可以说,正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主要领导政绩观的“血铅中毒”,才导致了一系列血铅事件的发生。

  有严重污染危害的企业一旦减污不到位、环保不达标、监管不得力,就会贻害社会。如今,在一些地方这类企业已被列入淘汰的范畴,或者说,是被当地环境保护政策所“赶走”、所“抛弃”。然而,这些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往往被认作“捡到篮子都是菜”,一些地方甚至把别人淘汰的东西当作发展经济的“法宝”,当作实现政绩的“法宝”。

  曾经有一位“最牛副局长”——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符传君,在回答海南新闻频道记者“海口污水问题为何长年未解决?”的采访时,抛出“雷”人之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水是发展质量的一面镜子。以水为镜,不仅能照出环境污染与否,更能照出政绩观正确与否、发展观科学与否。“血铅中毒”事件的频发,真正的幕后推手,是错误的、有害的政绩观和以牺牲环境甚至公民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发展观。

  如何纠正“污染”的政绩观,如何给“中毒”的政绩观解毒,关键在于从源头“治污”,给错误的政绩观“刮骨疗伤”。首先,是改革考核政绩的传统模式,将环境保护列入考核内容,将发展速度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其次,打造公众深度参与环保公共事务的“扬声器”与“回音壁”。“扬声器”可以让公众的声音响起来,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回音壁”就是让公众对环保公共事务的每一次投诉或举报都有着落。只有在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回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