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谢客源于自私的政绩观

2010年05月10日 13:11   来源:东方网   邓子庆

  外地人再去云南省昆明市,如果没有居住证,就找不到工作,租不到房子。这是刚刚结束公示的《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草案)》中规定的内容。(5月9日《长江商报》)

  说实话,这真是一个令劳动者沮丧的消息。看到劳动权又平添一道关卡,大家大概都有类似的同情心和权利感:尽管我们这辈子都可能不去昆明工作,但是我们依然感觉我们的劳动权利被缩水了——办居住证程序比较复杂,增加了劳动者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经济成本。倘使每一个城市都效仿昆明,劳动者劳动权的流动性无疑就大打折扣。

  这倒让笔者想起了前几天深圳某位高人的惊世骇俗之言:“无业人员不清除出去,深圳没有太平。”显然,二者如出一辙,其产生的根源都是极端自私、狭隘的政绩观。

  众所周知,劳动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宪法还规定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业促进法》各级人民政府要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很明显,昆明这个草案歧视了外地公民的合法权益,违反了诸多精神。此外,草案属于增设行政许,与《行政许可法》不相符。《行政许可法》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该草案限制和剥夺昆明以外其他中国公民在昆明合法居住、工作的权利,显然违反了此项规定。

  那么,这个违法的草案是怎样诞生的呢?站在政府的角度看,外来人口过多必然对当地公共服务、就业情况形成挤压,特别地,外来人口一旦找不到工作队当地的治安确实是一个隐患,而公共服务能力、就业率、治安等因素是影响当地声誉、政绩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此,政府出于对当地的保护,有着搞好政绩的冲动,本也无可厚非,但这个冲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压缩公民的权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的,深圳将无业人员全部清理了,治安可大为好转、就业率可为100%;昆明用居住证阻挠外地劳动者,可以降低自身的公共服务责任,也有可能使当的环境、治安等好转,甚至可以因为居住证而增加一些GDP。但是这些想法和措施,却明显是建立在打压劳动者的劳动权的基础上的。

  不言而喻,自私的政绩观让政府都有弱化自身服务和责任的倾向,试图让权力伸向任何一个有利于搞政绩的领域,而公共服务的有限性又让户籍对公民权利的束缚效应更加明显。这是必须值得重视和改革的。

  最近,我们常说让劳动者体面劳动。谁都知道,体面劳动最重要的是使其平等地享有公民权利。而这个公民不是单独指深圳公民或昆明公民,而是中国公民,甚至是世界公民。因而,如果我们还认可和尊崇公平、人权、博爱、法治等基本理念,那我们就必须打破户籍这个壁垒,祛除一切为人贴标签的思维,让体面劳动真正落到实处。

  将依附于户籍上的教育不公剥离下来,让公民的劳动权突破地域羁绊,最艰巨的任务是合理科学地整合统筹就业资源,并将其上升至国家保障之层面,同时,还要促使各地政府从自身利益中及时退出,转而以提供公共服务、寻求公共利益的角色,成为体面劳动的最终守护者。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