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城镇老旧小区持续"焕新",幸福生活不断"扩容"

2024-09-07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随着目标一步步实现,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中,迎来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

  备受关注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8万个。分地区看,江苏、吉林、青海、辽宁、江西、上海、内蒙古、山东等8个地区开工率超过80%。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截至2023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当下,城市建设的重点已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做好,不仅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投资,还可以优化城市功能。

  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进实施。湖南长沙着力盘活老旧小区闲置房屋,改造成养老、托育、助餐等公共服务设施;山东淄博同步推进节能门窗更换、水电暖等设施改造……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800多万户、约1亿人,更新改造管线近30万公里,加装电梯10.8万部,增加休闲健身场地2600多万平方米,增设养老、托育、便民市场等社区服务设施6.8万个。

  成绩可喜,未来可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近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的五项重点任务之首,并要求“以水电路气信邮、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更新及小区内公共部位维修为重点,扎实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考验着各地的执行能力。从实践来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居民区露在外面的道路、外墙等设施改造固然重要,埋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等工程更是直接与日常生活体验有关。“里子”解决好了,百姓的获得感会更强。此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包括老旧管线等基础类改造,也包括停车、加装电梯等完善类改造和体育健身、养老、托育等提升类改造。在这三类改造中,改什么、怎么改,都应以尊重小区群众的意愿为重要前提。

  还要看到,如同人们需要定期体检,房子也要不时做检查、搞维护,为其“养老”。因此,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上,不仅要把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好,还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体检查病、改造治病的住宅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机制,针对性实施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比如,可以考虑每栋楼增添楼梯防滑条和扶手等设施,小区内增设提供全日照料服务的中小型养老机构,等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随着目标一步步实现,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中,迎来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加快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

     老旧小区改造要有长效机制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城镇老旧小区持续"焕新",幸福生活不断"扩容"

2024年09月07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随着目标一步步实现,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中,迎来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

  备受关注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8万个。分地区看,江苏、吉林、青海、辽宁、江西、上海、内蒙古、山东等8个地区开工率超过80%。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截至2023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当下,城市建设的重点已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做好,不仅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投资,还可以优化城市功能。

  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进实施。湖南长沙着力盘活老旧小区闲置房屋,改造成养老、托育、助餐等公共服务设施;山东淄博同步推进节能门窗更换、水电暖等设施改造……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800多万户、约1亿人,更新改造管线近30万公里,加装电梯10.8万部,增加休闲健身场地2600多万平方米,增设养老、托育、便民市场等社区服务设施6.8万个。

  成绩可喜,未来可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近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的五项重点任务之首,并要求“以水电路气信邮、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更新及小区内公共部位维修为重点,扎实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考验着各地的执行能力。从实践来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居民区露在外面的道路、外墙等设施改造固然重要,埋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等工程更是直接与日常生活体验有关。“里子”解决好了,百姓的获得感会更强。此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包括老旧管线等基础类改造,也包括停车、加装电梯等完善类改造和体育健身、养老、托育等提升类改造。在这三类改造中,改什么、怎么改,都应以尊重小区群众的意愿为重要前提。

  还要看到,如同人们需要定期体检,房子也要不时做检查、搞维护,为其“养老”。因此,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上,不仅要把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好,还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体检查病、改造治病的住宅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机制,针对性实施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比如,可以考虑每栋楼增添楼梯防滑条和扶手等设施,小区内增设提供全日照料服务的中小型养老机构,等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随着目标一步步实现,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中,迎来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加快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

     老旧小区改造要有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刘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