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指标相当部分在2010年4月达到峰值后,业绩预期的改变已孕育其中。从经济发展周期看,业绩预期调整是在经济形势整体向好的条件下进行的,但纳入到经济发展的长周期阶段,恰恰又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一种市场忧郁心态。
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模式猜想可分为六种。第一种模式:工业化城市化导向的传统现代化进程模式。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尚存计划经济痕迹。第二种模式:建立独立而完整的国民经济及工业体系发展模式。以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第一代领导人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梦想。第三种模式: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经济、政治、军事强国发展模式。以高科技、工业等为先导的经济增长,强调如航天科学等尖端领域的重要突破,加强基础工业、装备工业建设等保障社会、国家发展安全等。第四种模式: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注重就业、收入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等。第五种模式: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观”模式。强调低碳经济和绿色GDP及产业升级与调整等。第六种模式:纳入国际经济体系模式。以国际经济环境为背景,以中国先导产业为核心,以国际需求为市场,在国际分工条件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发展模式。目前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GDP最大化,在提高GDP的指向下,以投资、需求、进出口等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又有新的特色:即2000—2004年内外联动的投资等拉动增长;2004—2007年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2008—2010年政府投资刺激增长;2010年中期以后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科学发展。
这一阶段经济增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于:经济增长速度大起大落;流动性主宰了社会经济生活;积累与消费难以平衡;收入分配不合理;市场在经济增长模式出现问题时释放系统风险;经济发展主体依赖于政府和政策等。
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义上思考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积极提倡和坚持民族伟大复兴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可吸收其他模式有利成分,兼顾工业化、现代化,有着内部需求扩大的内生动力,同时也可较好的实现中国经济长周期增长和行业等业绩的稳定提升。其道理在于:传统行业振兴与新兴行业崛起将有助业绩提升;模式转换中的收入改变有利于需求的稳定;将会更多的排除周期性价格扰动,业绩也会更为平稳;业绩与经济稳定增长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等。
由于中国经济在解决短期问题如管理通胀预期、治理房地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等的同时,还要将中国经济发展切入到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中,因此要重新审视现存的众多经济指标和经济现象,包括模式转化在整体上对GDP指标加以修正的预期;目前中国经济中的投资、需求和进出口的困惑;市场对后市业绩预期的心态等。而要改变这种心态,近期更多的还是看相关的信息所传递的市场意向。如国家鼓励的新兴产业和业绩出现正面预期;下半年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产业导向;投资和需求沉寂后爆发式唤醒;收入预期改变对经济的直接作用等。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各项指标所带来的经济趋热及通胀担忧下,市场的方向最有可能会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中国经济能否在转变方式的条件下进入长周期的预期相一致,而市场在瞭望这个方向的过程也许就是行情盘整震荡的过程。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