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至汉口动车组在运行了短短5个月后,于4月15日悄然停运。这趟武汉铁路局开出的动车组,由于价格不被旅客认可,在市场竞争中输给了民航,甚至输给了同属铁路系统的普通列车。(4月23日《大众日报》)
动车组停运并不是个别现象,最近,北京南往返福州的D371/D372次动车组正式停运,原因也是千元票价无竞争优势、上座率低。显然,高票价成为动车组运营的瓶颈所在。
诚然,铁路运营提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铁路提速不能只追求高票价,还必须面对实际的民生。目前,国内一些动车组运营存在脱离群众消费需求的现象,“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价格太高”。当多数出行百姓消费不起高速列车时,动车组的运营收入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进一步看,动车组高票价虽然与铁路修建、维护、列车采购等成本投入有关联,但从运营之初就制定高票价,仍值得商榷。国内的铁路运营具有公益性质,还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具有准公共品属性,其属性决定了动车组不能因为高速,就可以不顾民生而“唯利是图”。
人们并非反对提速、反对进步,而是希望铁路部门提供多种出行选择、构建多层次的票价结构。然而,动车组运营之初,票价就是铁路部门单方面制定,并搬出多年以前的文件,说明不需要召开价格听证会的理由。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动车组既然是一种新型快速列车,实行一种新的票价,就应公布列车运行成本,阐述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评估旅客消费承受能力,听取民众对价格制定的意见。
铁路运营直接涉及民生问题和群众利益,如果动车组只盯着一个“钱”字,一味的推崇高速、高票价,漠视当前民众收入实际和消费能力,那么,动车组“被抛弃”就成为必然。对此,铁路部门应当及早自省并做出相应调整。
(责任编辑:胡可璐)